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老上海洋房 自然原味的古典中式情懷

老上海洋房 自然原味的古典中式情懷

日期:2016/12/14 22:31:48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番禺路上的英式連體別墅算是上海比較低調的老洋房了,沒有“優秀保護單位”之類的銅牌,也沒有高高築起的鐵欄和密不透風的灌木。冬日的午後,溫存的陽光,有孩子在弄堂裡嬉戲,也有老伯剛買了菜慢慢踱回來……不起眼的鐵門半掩著,走近一看,Hepburn 家的門牌像隔壁張家李家一樣親切地釘在門上向我們問好。

老上海洋房 自然原味的古典中式情懷

    自然原味的親和感觸

    主人還沒回來,阿姨很有禮貌地迎我們進屋,免去了和主人的寒暄,隨意在一樓走動,通透明亮的起居室和餐廳便立馬盡收眼底。干淨的白色牆面配以深褐色的木條門框和懸梁,透著古樸的鄉村氣息。原木做成的家具一律以直白的線條勾勒,有的被刷成了淡綠色,有的干脆直接保持著原色,彰顯著樹木的紋路和肌理。巨大的黑色餐桌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塊不修邊幅的門板,原始的凹凸不平經過歲月的打磨反而更顯質感。而餐廳吊燈那復古華美的曲線則為整個粗犷空間添加了一些精致。

    突然想起林語堂老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美國人對於家具的態度“我欽佩美國人對於老式家具和舊式地毯的鐘愛,卻對於他們家裡用鉻金屬家具代替木制品很覺惋惜,鉻金屬家具對於家庭使用來說太過冷硬。”

老上海洋房 自然原味的古典中式情懷

    起居室裡,一輪故意做舊的棗色皮質沙發圍出了視聽區域,電視機背後鮮艷的大色塊裝飾畫、小巧剔透的水晶牆面立燈和印花編織地毯交相輝映,循序漸進地豐富著色彩。皮沙發的背後是客廳的另一側,廢棄的壁爐被主人精心打造成一件裝置藝術,底部由馬賽克鋪出一個小小的池塘,篝火處安置著一件形似火焰的琉璃雕塑,通透斑斓的色彩倒印在池塘水中呈現出水火交融的意境,可算是客廳裡最高調的裝飾了。

    兩個單人沙發圍在壁爐前,中間放著同系列的皮質茶幾,由一個竹簽編制成燈罩的小台燈點綴。從背後望去,這樣的組合像極了老電影中的道具,仿佛時光交錯,浮現出泛黃的景象:一家人圍坐在篝火前翻著老相冊念著老故事,咖啡香飄,溫情滿溢。

老上海洋房 自然原味的古典中式情懷

    新上海人的中國情懷

    如果說“原味和古樸”是對這個家的第一印象,那麼“浪漫與溫情”則是對兩位主人的感性認識了。三樓是孩子們的天地,小公主Sheena正在她的粉色王國裡扮演Cinderella, 而哥哥Callum的藍色世界裡貼滿了F1賽車手的親筆簽名照。“他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成長,我不確定十年或二十後他們會在哪裡生活,但是在中國的童年時光一定會是他們最美好的回憶。”女主人Chitra告訴我,每周他們都將孩子送去學習武術,每次看著他有模有式地擺起功夫的架勢,她和Alan都會忍俊不禁。

    “我從小就對中國就很有感情,我父親是個外交大使,他十分熱愛中國文化,飽讀中國名著,所以每次被任命派遣外國的時候,他都積極申請去中國,但不知為何總是擦肩而過。沒有想到,現在我的家就安在這了,我們的孩子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了。”

Chitra侃侃而談的時候,她的先生Alan只是帶著孩子們在花園裡玩耍。“他是一個很嚴肅的父親麼?”我問,“是的,他對孩子們有很多規矩,他希望他們從小就能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但他仍舊是一個富有情調的人”Chitra向我示意酒吧台上的DJ player, “我們隔一段時間就會請很多朋友來家裡開party,Alan是個很好的DJ。”“我熱愛藝術,Alan熱愛音樂,雖然現在工作很忙,還有兩個孩子,但是我們仍然保持著原有的生活樂趣。

    每天孩子們都在8點前上床,之後就是我和Alan的時間了,我們有時會倒上一杯紅酒,點上幾支蠟燭,Alan還會挑上一張好聽的碟,我們會在客廳的沙發上聊很久。” 說著,女主人迷人的眼睛裡洋溢起幸福的笑意。

老上海洋房 自然原味的古典中式情懷

    有故事的老洋房

    在二樓至三樓的樓梯口懸掛著Alan與Chitra的結婚照,乍一看簡直就像好萊塢愛情喜劇片的電影海報,鏡頭廣角俯視,美麗的新人被賓客簇擁著,所有人都在高興地歡呼。當時照片中的新娘雖然早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卻依舊保持著鏡頭裡那甜蜜的笑容。“這個家的每個房間每幅畫都是我和Alan一起布置的,唯有我們的臥房,是完全按照他的想法設計的,你一定會感到吃驚。”鮮紅色的印花牆紙,由紅色水晶串起的珠簾,紅色幔帏下的貴妃床還有大弧形宮廷式的金色梳妝台。“我原本以為只是牆壁刷了紅色,沒有想到變成了華麗的皇宮。”這一抹浪漫激情,雍容華貴的紅,熱烈地傳遞著這個男人對於妻子的綿綿愛意。

    隨著Chitra在木質樓梯上坐下,滿牆的老照片混合著黑白攝影,濃濃的懷舊氣息隨著暖手的咖啡香飄逸出來。Alan與Chitra各自成長於蘇格蘭和瑞士,在菲律賓結識,在倫敦相戀,在澳婚,豐富的閱歷不僅造就了他們開朗的生活態度也激發起他們對於傳統和歷史深切的感情。樓梯旁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就像幻燈片一樣連了起來,突然你感受到了這個家庭的溫暖並不僅僅來自柔和的燈光或是老式家具,而是一份血脈相承的厚重。

    “一看到這所房子我們就非常喜歡,所以保留了它的原始結構,甚至那些當時用於通電通煤氣的管道我們也不想拆,因為那是這所房子的歷史。”Chitra和Alan在設計和裝修過程中幾乎沒有改動過房子的格局,那些原木構成的天花板橫梁,厚實的門框都是最早時候就在那的,沒有被粉刷或重新包裝,這些歲月的痕跡正是他們深愛這所房子的理由。Chitra告訴我,他們從住進來至今已經接待過好幾位曾經的主人,有拄著拐杖的老人,年輕的女孩還有曾經在上海避難的外國人。每個人的故事都深深地感動著他們,而現在,這個由蘇格蘭血統和印度後裔組合成的四口之家也正在為這所房子書寫新的故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