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青銅器 >> 受觚

受觚

日期:2016/12/14 18:18:53      編輯:仿古青銅器

    受觚,通高26.4cm,寬14.8cm,重0.93kg。

    觚圓體,形似喇叭,侈口,細頸,高圈足,腰、足部均有四凸稜。頸部飾蕉葉紋,腰飾獸面紋,腰與足之間有十字孔二及弦紋二道,足部镂空透雕獸面紋。銘文“受”字在足內壁上,受為族名。

    商代後期的青銅觚比前期觚高,口部逐漸增大,器身變細,十字孔變小,腰部、足部常有凸稜。商、周時期,青銅觚的足部飾镂空透雕紋飾較為罕見。

    名詞解釋:

    觚

    (音孤)我國古代飲酒器。圓體,侈口,細頸,呈喇叭形狀。陶觚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平底,無圈足,夏商時較為流行。青銅觚始見於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時代流行,西周後逐漸消失。從考古發掘中發現,觚經常與爵伴隨出土,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觚與爵組合使用。元、明、清時,仿青銅觚瓷質花瓶較流行,稱“花觚”。

    蕉葉紋

    裝飾紋樣的一種。一端尖銳,一端較寬,作蕉葉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稱,蕉葉即芭蕉葉。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象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獸面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

    弦紋

    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為凸起的橫線條。大多數情況下,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專用弦紋裝飾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