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青銅器 >> 唐代 花鳥菱花鏡(圖)

唐代 花鳥菱花鏡(圖)

日期:2016/12/14 18:17:11      編輯:仿古青銅器

唐代 花鳥菱花鏡(圖)

    這枚唐代花鳥菱花鏡直徑10.2厘米,八瓣菱花形,圓鈕,內切圓形,整枚鏡形似盛開的花瓣。鏡鈕外有兩鳥兩禽,鳥兒展翅飛翔,禽則靜立不語,鳥禽之間隔有折枝花,外圈蓮花瓣內有花蝶紋飾。

    這樣的八瓣菱花鏡,又飾有花鳥,屬於唐鏡中比較花俏的,一般多為閨中小兒女所用,可隨身攜帶以供照容。唐鏡中以花鳥、走獸等為主題紋飾的鏡子頗多,其中又以海獸葡萄鏡最盛,花鳥鏡與之相比少了些。此枚鏡包漿自然,黑漆锃亮,圖案明快,品相頗佳,不過在唐鏡中也只算是普通,之所以要提到它,只因它是我從事銅鏡收藏始收到的第一枚鏡子,每次一看到它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引導我進入銅鏡收藏領域的啟蒙老師——呂崗先生。

    二十多年前,我並沒有對銅鏡產生興趣,尚不知銅鏡收藏為何事。因為自己是從事攝影工作的,用過的一些舊相機捨不得扔掉,便興起了收藏照相機的念頭,於是時常去當時的福佑路古玩市場轉悠。一次在買舊相機時,碰巧呂崗先生在一旁,他便隨口說到剛從美國帶回來一架米洛克斯相機,是二戰時德國產的。我聽了便來了興頭,急忙懇求他讓我看看,於是呂崗先生帶我去了他家裡。

    聊天中得知呂崗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剛從國外回來,家裡也是收藏頗豐。我問他主收藏什麼,幾代人收藏銅鏡,已成為銅鏡收藏世家。我一時興起,看完相機之余問他能否也看看銅鏡,卻被呂崗先生婉拒了。帶著“得償所願”的念頭,後來每次去他家我都請他讓我看看世代收藏的銅鏡,卻始終未能如願。直至相識日久、相交日深之後,才終於有一天獲得呂崗先生的認可,看到了讓我至今難忘的好鏡子。

    那是一枚千手觀音梵文鏡,鏡背上飾有極其精美的千手觀音佛像,佛像外有一周梵文,極盡奇巧之能事,即使現今我已收藏銅鏡二十多年,那樣的好鏡子也很少能見到,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不愧是世家收藏銅鏡的,竟然能收藏這樣的稀罕物。美是無界限的,縱然當時的我對銅鏡一竅不通,可看到那枚鏡子還是震撼不已,不由得被激起對銅鏡的強烈興趣。此後我便經常去拜訪呂崗先生,在他那兒見識到越來越多的銅鏡珍品,他的銅鏡藏品都非常高檔,且傳世品很多,讓我深深折服。與呂崗先生的交情也在這來往中越來越深,最終我拜了他做老師,請他指導我如何收藏銅鏡。

推薦閱讀:

安徽太平湖發現新石器墓葬區(圖)

涼山鹽源出土一古笮人頭骨

山東諸城現兩處古墓 為春秋時期墓葬(圖)

四川南部發現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室墓群


    此枚唐代花鳥菱花鏡正是呂崗老師領著我買的第一枚鏡子。當時是一個下午,呂崗老師從地攤上拿起這枚鏡子對我說,這是枚唐鏡,且是實用鏡,因為它的鏡面皮殼有點兒凹下去;若是陪葬鏡則因為多不實用,往往是新的、無損耗,鏡上的花紋甚至有戳手的感覺;實用鏡因為照容之需,要經常打磨才能保其光亮可鑒,所以皮殼會凹下去。二十多年前,當時還沒多少人懂銅鏡收藏,呂崗老師的這番話聽在我耳裡仿佛就是得了“金玉良言”,更加堅定了我收藏銅鏡的信心。

    雖然這枚鏡子在唐鏡中算普通,但對於當時還是初級階段的我來說,能買到這樣的鏡子已經不錯了,總好過買素鏡;何況此鏡的花紋很清晰,品相也好,只是尺寸稍微小些,於是最終我買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枚銅鏡,正式踏上銅鏡收藏這條“不歸路”。

    除了教我看銅鏡要看皮殼外,呂崗老師還教我看尺寸,特別是唐鏡,尤其以大尺寸為佳。此外,傳世品也很有收藏價值,因為那些沒入過土的鏡子經過時代變遷、歲月浸淫還能流傳下來實屬不易,所以往往數量稀少,所謂“物以稀為貴”。

    呂崗老師也幫我買過海獸葡萄鏡,那次跟著他學了銅鏡辨偽的知識。他讓我把銅鏡放在開水裡燙,若是假的,皮鞋油便會漂在水面;真的銅鏡是天然形成的包漿,自然不會有油浮出來。制假者會用皮鞋油料揆在鏡面上,呂崗老師還教我看鏡子鏡緣,老鏡子因為歲月侵蝕,鏡緣已不是平直的,用放大鏡能看出許多老坑來。其實不止是鏡緣,就連凹槽這些隱蔽的地方也有老坑,往往結得很厚,也不是很刺眼的亮,偏於溫潤的柔亮;新制的假鏡子的凹槽裡是絕不會有這麼厚、這麼自然的包漿。呂崗老師對我說,銅鏡玩久了,就能感受到附在銅鏡上的“靈魂”,新鏡子是不會有老鏡子那樣的歷史滄桑感的。

    這些話語至今仍言猶在耳,想來我玩銅鏡的初級階段,真是跟著呂崗老師學了不少知識,的確受益匪淺啊!

推薦閱讀:

安徽太平湖發現新石器墓葬區(圖)

涼山鹽源出土一古笮人頭骨

山東諸城現兩處古墓 為春秋時期墓葬(圖)

四川南部發現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室墓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