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青銅器 >> 胡傅溫酒樽

胡傅溫酒樽

日期:2016/12/14 18:14:29      編輯:仿古青銅器

溫酒樽

    樽是一種盛酒之器。漢代時,酒一般貯藏在甕或壺中,宴飲時將酒倒在樽裡,再用勺酌入耳杯奉客。1963年山西右玉發現兩件西漢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銅酒樽,盆形者銘文稱“酒尊”,桶形者銘文稱“溫酒尊”。有人據字面將“溫酒尊”解釋成給酒加溫的器皿。但是該酒樽下面的三蹄足很矮,很難燃火加溫,另外也見到同類的酒樽還有漆器和平地無足的瓷器,顯然不可能是溫酒器。 
    漢代,溫與醞兩字可通假。唐蘭先生說:“溫就是醞字。”有溫酒、助酒、米酒、白酒等酒類。“醞,酘酒也”,“醞,重醞也”。所謂醞酒就是反復重釀多次的酒。唐蘭先生說:醞酒是用連續投料法重釀而成的酒,釀造過程時間較長,澱粉的糖化和酒化較充分,所以酒液清醇,酒味酽冽,是當時的美酒。《拾遺記》:“張華有九醞酒,……若大醉,不叫笑搖動,令人肝腸消爛,俗人謂之消腸酒。”由於此酒為烈性酒,因此一般為冷飲。《經學通論》說:“酒新釀冷飲”,所以桶形樽盛的是冷的醞酒,並不是人們誤解為加熱的意思。

    蒸餾酒於元代開始流行,自漢迄宋,我國的釀酒技術並未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因此,盛醞酒的樽要比盛其他酒的樽更受人們重視,所以這種桶形樽往往配有圓形器座,這種器座謂之“承旋”。故宮收藏東漢建武二十一年(45年)造鎏金銅醞酒樽,頗為華麗。也只有高官厚祿之人才可享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