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博物館鐵鐘入列“一級文物”
日期:2016/12/14 18:19:54   編輯:仿古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大沽鐵鐘”
大沽鐵鐘、英制鐵炮、克虜伯炮輪、明清鐵炮……日前,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館藏的19件文物被鑒定為國家珍貴文物,其中大沽鐵鐘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推動新區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天津大沽海口明代開始設防,道光二十一年(1841)增建至5座,分別以“威、鎮、海、門、高”五字命名。鹹豐八年(1858)開始,僧格林沁在修復5座炮台的同時,於北岸另建石頭縫炮台一座。炮台建築初以石砌就,後用三合土夯築。配置千、萬斤級銅、鐵大炮多門及附屬設施。洋務運動期間(19世紀60至90年代),大沽口炮台進行了徹底改造,換裝了比較先進的大炮,並架設了電報線,設置了水雷營,海防體系初步形成。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攻陷大沽口炮台,並由此登陸,攻占天津、北京。翌年,清政府與十一國訂立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按照條約規定,大沽口炮台被拆毀。
大沽口炮台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於2006年通過了國家文物局批復,2013年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建成。該館建築外形呈不規則的放射形,猶如炮彈爆炸的形狀,取義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民族精神的迸發”,總建築面積約為3900平方米,主要由展廳、臨時展廳、3D影廳等組成。
今年年初,大沽口炮台文物藏品定級工作正式啟動,天津市文物局博物館處組織文物鑒定專家組對該館推薦定級的85件藏品進行了評審、鑒定和定級。專家組從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及保存現狀等多方面進行評估,對推薦定級的文物逐一鑒定。經過現場勘查、專家評審、最終鑒定等工作程序,最終將19件館藏文物鑒定為國家珍貴文物。其中大沽鐵鐘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兩門十九世紀英制鐵炮被鑒定為國家二級文物;克虜伯炮輪及15門明清鐵炮被鑒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文物定級工作是濱海新區文博系統內部首次進行的文物藏品專題研究,對於文物價值評估、文物保護工作都具有深刻的意義。標志著濱海新區藏品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為推動新區文物保護利用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大沽口炮台博物館將結合大沽口炮台遺址文博事業發展三年規劃的總體目標,推進不可移動文物本體及館藏文物保護工作,加強文物征集工作力度,推進博物館晉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