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青銅器 >> 戰國竊曲紋銅壺

戰國竊曲紋銅壺

日期:2016/12/14 18:14:23      編輯:仿古青銅器
    上世紀70年代,合肥市集中發掘、發現了一批頗有價值的戰國文物。1976年6月,市建華窯廠工人在施工取土時,挖出了一個青銅壺,經專家鑒定,確定其為戰國時期的竊曲紋銅壺。這一發現讓合肥的青銅器藏品再添一員“大將”,也讓人們見識到除爵、觚、罍等之外的古代盛酒器。

    “文物多發區”發現銅壺

    在合肥的某個窯廠挖出文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1991年,在廬江縣郭河鎮三塘村輪窯廠,工人們取土時,也曾一次挖出過三個春秋時期的“寶貝”。為什麼窯廠的工人在取土時往往就能發現文物呢?

    “不僅是合肥,在全國其他許多地方的窯廠也都出土過文物,這是因為當時窯廠需要大量取土燒磚瓦,所以往往建在高崗地上。而在古代,人們往往將墓葬選址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就拿建華窯廠來說,所在地正是合肥地區古墓葬聚集區,因此在這裡常有考古發現。”文物專家路文舉告訴記者。

    銅壺線條優美紋飾講究

    雖然名為戰國竊曲紋銅壺,但這個青銅壺與現代人每天使用的水壺卻大相徑庭。它從外觀看起來更像一個曲線優美、腹部豐滿的花瓶。只見銅壺的壺口部微微外撇,脖頸略長,豐肩,肩以下逐漸內收,高圈足外撇,肩部還飾有兩個對稱鋪首銜環。

    路文舉指著銅壺說,壺身的紋飾是這個銅壺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你看,壺頸的紋飾叫焦葉紋,肩、腹及圈足上飾四圈竊曲紋,每圈內還有兩排紋飾,非常考究。”

    原來,竊曲紋是一種重要裝飾紋樣,是從鳥紋、龍紋等動物紋飾的簡化和抽象化而來的。周朝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竊曲紋由鳥紋、龍紋衍化而來的痕跡是很明顯的。“較早的鳥紋在翅膀後邊連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後來這個尾巴與軀體分離開來,成為一個彎卷的抽象紋飾,再後來,鳥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卻保留著原先一根長長的羽毛,最後,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竊曲紋。焦葉紋其實也是獸體變形紋的一種。通常,焦葉紋是以兩獸的體軀作縱向對稱式排列,一端較寬、一端尖銳,成為焦葉的形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