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龍泉窯青釉牡丹紋玉壺春瓶

龍泉窯青釉牡丹紋玉壺春瓶

日期:2016/12/14 18:09:34      編輯:仿古瓷

    龍泉窯青瓷自宋代便享有盛名,《處州府志》記載龍泉窯“極青瑩,純粹無瑕,如美玉”,評價極高。明代龍泉窯仍大量生產,其中不乏精品,隨著各類相關資料的披露,對其認識也逐漸明晰,已確認龍泉窯在明初是與景德鎮窯地位同等重要的官窯。

    據《大明會典》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宮廷使用的部分器皿“行移饒、處等府燒造”;《明憲宗實錄》載,天順八年(1464)正月,成化帝即位,頒布诏書:“江西饒州府、浙江處州府,見差內官在役燒造瓷器,诏書到日,除已燒造完者照數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員即便回京。”可見在成化以前,江西饒州的景德鎮窯、浙江處州的龍泉窯,地位相埒,同屬燒造宮廷用瓷的官窯。

    另外,2006年至2007年間,考古界曾對浙江龍泉大窯村楓洞巖窯遺址進行發掘,而將楓洞巖窯、景德鎮珠山兩處遺址出土瓷片與故宮舊藏品種比較,可發現碗、大盤、梅瓶、執壺、玉壺春等除釉色和刻、繪的裝飾方法不同外,器形、紋飾布局幾乎完全一樣,此種高度一致性,即屬《大明會典》中所載“定奪樣制”,意指官窯所燒瓷器的式樣,完全是由宮廷所指定。

    拍品即為明洪武朝龍泉官窯所制,其品種既與兩岸故宮博物院所藏青瓷相同(參見《龍泉窯青瓷》,頁188,圖161;《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頁106、107,圖51),且與同時期青花、釉裡紅制品相似(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上冊,頁16,圖14;頁211,圖196),同屬當時御用瓷器。

    玉壺春瓶器形端莊挺拔,秀美婀娜,通體施青釉,肥潤沉靜。頸部刻蕉葉紋、回紋、卷草紋,肩部飾垂雲紋,腹部主紋飾為四朵纏枝牡丹,其下刻變形蓮瓣,足牆飾回紋。布局繁密緊湊,刻劃豪放流暢,工藝精湛,在同類器中紋飾最為清晰,堪稱明代龍泉官窯的代表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