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淺绛彩瓷

淺绛彩瓷

日期:2016/12/14 18:09:30      編輯:仿古瓷

淺绛彩瓷

    古瓷中的彩繪瓷有許多名號,五彩、三彩是以使用彩料的多與少來稱呼,硬彩、軟彩是以彩料的質感來分別,而“淺绛彩”則是以繪瓷的彩料顏色來定名,淺绛就是淡赭色。關於“淺绛彩”一名,以筆者之陋尚未見於清代和民國時期的瓷書錄載中,已知最早著述此名的是景德鎮陶瓷館在l958年編纂的《瓷都陶瓷藝術家》一書,書中《老當益壯的名畫家王大凡》一文說到王“早期作淺绛(瓷)畫”。

    關於淺绛彩瓷的肇始年代問題,有一種意見認為,在清代嘉慶、道光時期,水墨與淡赭並用的繪瓷技法已經開始流行。但持此論者並無提出實證,其列舉的有關名家的時序也錯倒了,如其中的王少維是字廷佐,卻被當成王少維和王廷佐兩個人。據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劉新園先生十年前的調查結果,可知見諸著錄的淺绛派藝人之首程門有繪於鹹豐五年(1855年)的作品。

    這是劉先生所見紀年最早的一件淺绛彩瓷。我們現在看到比較多的都是些光緒年間的紀年,如乙亥(光緒元年)、甲申(光緒十年)、乙酉(光緒十一年)、己丑(光緒十五年)、丁酉(光緒二十三年)、戊戌(光緒二十四年)。有一種似乎是很肯定的說法,光緒年間,瓷器生產出現了“水墨五彩”這樣一個“創新品種”,它“是受同時代水墨畫名家風格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新工藝。色彩淺淡柔和,筆法細膩,濃施淡抹,彌永深邃,描繪出的山水人物等都很獨特”(《明清瓷器鑒定》耿寶昌著)。有持同樣觀點者更明確地指出:“水墨五彩色調淡雅,清新明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