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瓷
日期:2016/12/14 18:09:09   編輯:仿古瓷
公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捕獲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號”,船上裝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產地,歐洲人把這種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舉行題為“晚到了400年的中國瓷器來了”的大型拍賣會,拍賣品均是從16世紀至17世紀沉船中打撈出來的中國瓷器,其中不乏被稱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克拉克瓷原產地為中國福建漳州的平和,克拉克瓷古窯址:五寨洞口陂溝窯、花仔樓窯、田坑窯、大垅窯、二垅窯等。
沉沒於1600年的菲律賓“聖迭戈號”,1613年葬身於非洲西部聖赫勒拿島海域的“白獅號”,埃及的福斯塔遺址、日本的關西地區等均相繼發現大量的“克拉克瓷”。廣東汕頭市南澳縣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1號”出水大量青花瓷器,被專家鑒定為產自福建省漳州市的“克拉克瓷”。令人費解的是,這種盛產於中國的瓷器在國內卻罕見收藏。考古界根據其工藝、風格、紋飾特點,曾經推測它是明清景德鎮或武昌所產的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