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金胎畫琺琅執壺,通高39cm,寬25.5cm。
執壺以黃金為胎,葫蘆式。銅鍍金龍首流,如意形曲柄,執壺下置銅鍍金錾蓮花紋底座。壺通體以藍色琺琅為地,飾掐絲琺琅纏枝蓮花紋並作多處開光,內施畫琺琅,分別彩繪仕女以及山水、花蝶圖等。壺身多處鑲嵌珍珠和珊瑚。底錾陰文“乾隆年制”楷書款。
此執壺的制作同時運用了掐絲琺琅和畫琺琅兩種工藝,掐絲線條規整,圖案繪飾精美。加之以黃金做胎並鑲嵌珍珠和珊瑚,使該器盡顯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
畫琺琅 金屬胎琺琅工藝之一。作法是先在紅銅胎上塗白琺琅,入窯燒結後,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琺琅料及金繪畫圖案,再經焙燒而成。這種工藝晚於錾胎和掐絲琺琅,是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在歐洲畫琺琅工藝的影響下燒制成功的。
琺琅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琺瑯”,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琅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金屬胎琺琅器則依據在制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琅器、錾胎琺琅器、畫琺琅器和透明琺琅器等幾個品種。
纏枝蓮花紋 蓮花作為佛教的標志之一,象征純潔,纏枝因枝蔓連綿不斷,具生生不息之意。纏枝蓮花紋是寓意吉祥的傳統裝飾紋樣。
開光
我國傳統裝飾技法之一。即為使器物上的裝飾變化多樣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狀(如扇形、蕉葉形、菱形、心形、桃形、圓形等)的空間,其內飾以圖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