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嵌螺钿人物漆碗(明)

嵌螺钿人物漆碗(明)

日期:2016/12/14 18:30:29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明嵌螺钿人物漆碗

    規格:高5cm、口徑10.5cm

    嵌螺钿漆器是中國古代五彩缤紛的漆藝百花園中一朵瑰麗的奇葩,她以華麗多變的色彩豐富了漆器裝飾藝術。

    螺钿又稱钿嵌、坎螺、陷蚌、螺填或螺甸,它是用貝殼薄片制成人物、鳥獸、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之上的一種裝飾技法。具體方法是:用蚌殼磨成薄片,按圖案花紋鋸成各種形狀,然後把它們拼粘在漆坯上,再上一層灰底,表面髹上一層上光漆,經磨顯、揩光,使漆面光滑如鏡,最後在螺钿上刻劃花紋。螺钿一般都鑲嵌在烏黑的退光漆背景上,這樣與白色晶瑩的螺钿相襯,黑白分明,既優雅細致又樸實清麗。早在西周時期,已把螺钿作為裝飾鑲嵌於漆器之上。至唐代,這種工藝有了很大發展。在元朝時,螺钿鑲嵌又出現了新的工藝,制作更為精細。

    明代是中國古代漆器全面發展的黃金時期,漆器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極大提高。由於皇家對漆器的喜愛和需要,大大刺激了漆器的生產和制作工藝的提高,不但有厚螺钿,還有薄螺钿,又發明了稱為百寶嵌的新工藝,湧現出了一大批制漆名家。薄螺钿又稱軟螺钿或點螺。其用料較一般螺钿鑲嵌薄軟些,是將貝殼、夜光螺等原料精心制成薄如蟬翼的螺片點在漆坯上而成。硬螺钿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作為原料的貝殼磨得較厚些。還有的做法,是在螺钿的薄片底面襯上不同的顏色,透過薄薄的貝殼能顯現出各種色彩,稱為襯色钿嵌。

    此碗用嵌螺钿工藝精制而成,非同尋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