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掐絲琺琅器
日期:2016/12/14 18:29:57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琅轉鴨荷花缸鐘
清康熙銅胎掐絲琺琅花卉紋馬蹄尊
琺琅,是一種粉狀的玻璃質材料,以石英、長石、硼砂、瓷土為原料,以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經粉碎、熔融後而成,習慣上稱為“琺琅釉”。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廠”造辦處,下設幾十個作坊,琺琅作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揚州、廣州、九江、北京等地也制作具有地方風格的掐絲琺琅。
清代署有官方年款的掐絲琺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康熙朝掐絲琺琅基本有三種風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風格的大器;其二是琺琅釉失透,釉色灰暗無光澤,器物表面欠光滑,掐絲琺琅勾連紋馬蹄式瓶即屬於此類典型作品;其三是掐絲細膩活潑,釉色純正鮮亮。康熙朝掐絲琺琅有五供、爐、瓶、盤、盒、暖硯、筆架、香薰等,款識有“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楷書、篆書陰刻款、鑄款和镂空款。還有很多無款的康熙風格的作品流傳於世。
雍正皇帝不喜歡掐絲琺琅,故其制品和傳世品都較少,傳世作品比較可靠的只有“台北故宮”收藏的金胎掐絲琺琅豆。
乾隆朝是掐絲琺琅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據檔案記載,造辦處制作了數量可觀的琺琅器,包括宮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陳設品和文房清供等。
乾隆朝掐絲琺琅的胎質銅質精純,胎骨厚重,無輕飄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貴的黃金制胎;琺琅釉料均無透明感,沙眼減少,細膩光滑,釉色之豐富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在圖案裝飾上,除繼承了明代勾蓮花的做法以外,還運用了仿古的獸面紋、幾何紋,並將山水亭榭、花鳥蟲魚、人物故事作為裝飾,追求繪畫的意趣,取得了較好的裝飾效果;在鍍金、錾刻方面,不惜財力、功力,金色濃重,刻飾精美;這一時期的掐絲琺琅工藝還常與畫琺琅工藝相結合,並鑲嵌珠寶,具有典型的金碧輝煌的皇家藝術風格。
嘉慶、同治、光緒朝的官造掐絲琺琅數量減少,做工粗糙。
推薦閱讀:
冰城歐式老建築華英油坊舊址獲保留 建於1914年
南京:迎龍年展示龍文物
河南邙山陵墓群保護將引入現代技術手段
相關部門就文物保護問題接連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