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顯秀墓壁畫
日期:2016/12/14 18:29:02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太原市郝莊鄉王家峰村東有一高大土冢,當地人稱之為“王墓坡”,相傳是一座古墓。2000年12月初,盜墓賊的黑手伸向了這座古墓,在墓冢西北角炸出一個盜洞,幸好被村民及時發現並報告文物部門,盜墓行為被及時制止。經過考古專家現場勘察發現,此古墓有大面積壁畫存在,應屬北齊時期。遂上報各有關部門,引起省、市領導高度重視,由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考古隊立即對其實施了搶救性發掘。
“王墓坡”地處萬畝梨園之中,考古隊首先對其周圍環境進行了清理、勘探,同時做了必要的安全保衛措施。在探明墓葬結構後。當即擬定了發掘計劃,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發掘工作被迫中止。
冬去春來,考古工作者在上一年整理的基礎上開始了正式發掘。發掘以探方的形式,逐層向下清理。墓道壁畫沒有施地仗,在墓壁上粉刷一層白灰水就直接彩繪,這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尚屬少見,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墓道部分的發掘工作基本完成,脆弱的墓道壁畫近乎完整地保存下來。
墓道由斜坡式墓道、過洞和天井三部分組成,坡度23度,長約22米、寬約3米,最深處6.1米。壁畫描繪的是一支由神獸引導的儀仗隊,構圖沒有受過洞和天井的空間分割影響一氣呵成。86個青壯年士兵,服裝樣式統一而色彩不同。有執三旒旗的,有舉鼓吹長號的,有佩劍帶弓的,還有執缰牽馬的,散聚成組,神態各異,展示了北齊官宦人家出行時的生動景象和壯觀場面。在那樣粗糙的牆面上,用筆如行雲流水,不起稿而一筆而就,幾乎不見修改痕跡,揮灑自如。畫家對造型的把握和對線條的控制力,令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