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圖頁
日期:2016/12/14 18:30:52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岳陽樓圖》頁,元,夏永繪,絹本,墨筆,縱24.4cm,橫26.2cm。
本幅無作者款識。右上蠅頭小楷書23行《岳陽樓記》。有鑒藏印“廷相家藏圖籍”一方。對幅钤“無棣李佐賢生平真賞”印。
對開清代李佐賢題跋:“岳陽樓圖,界畫精巧,飛閣層檐,一絲不亂,樓中人物,纖悉具備,殆類鬼工。上題岳陽樓記,楷書如蠅頭蚊腳,足使離婁失明,不知作者如何著筆。此等書畫,乃宋人絕技,元明以後,已成《廣陵散》矣。古今人不相及,即藝事可見。李佐賢識。”钤:“竹朋”印。
岳陽樓位於今湖南省境內,相傳最早為三國時東吳名將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台,更因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陽樓記》而著稱於世,其與滕王閣、黃鶴樓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名樓”。
此幅與故宮藏另一件《岳陽樓圖》之構圖、技法如出一轍,只是一為纨扇,一為冊頁。其精整工細的線描正可謂“細若蚊睫,侔於鬼工”。這種純以墨筆白描界畫建築的手法到元代以後已成絕響,以至於清人李佐賢誤以為此圖是宋人所為。
名詞解釋:
岳陽樓
位於今湖南省境內,相傳最早為三國時東吳名將魯肅訓練水師的閱軍台,更因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陽樓記》而著稱於世。岳陽樓高三層,依山傍湖而建,東臨碧波萬頃的洞庭湖,西靠浩浩蕩蕩的長江,於其上俯瞰,碧波萬頃,氣勢恢弘。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家亦多以岳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復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岳陽樓與滕王閣、黃鶴樓並稱為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
夏永
夏永(生卒年不詳),字明遠,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界畫樓閣取法元初宮廷畫家王振鵬,擅長以墨筆白描法繪建築,而獨以小幅見長。
李佐賢
李佐賢(1807--1867年),字仲敏,號竹鵬,山東利津人。道光十五年進士,官汀州知府,授翰林院編修。嗜古精鑒,善畫竹石。
界畫
指依靠界筆直尺劃線的繪畫。以宮室、樓台、屋木等建築為表現對象,又稱“宮室”、“屋木”。
《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琴曲。三國稽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後稽康因不滿司馬氏專權被害,臨刑前索琴彈奏此曲,之後此曲失傳。
纨扇
又稱團扇,即圓形扇面,多見於宋代以前。
白描
傳統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指用墨線勾畫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為“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