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新葉古村

新葉古村

日期:2016/12/16 20:29:55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新葉村從什麼時候形成聚落,已經無從考證了,從五聖廟初建於中唐,以及新葉古老的中原方言推測,新葉形成村落很可能在第一次大遷徙的晉時。最早居住的是白姓村落,後來是夏姓,至夏姓時,新葉周邊形成了十八個小村落,其中盧家還出了兩個進士。宋代嘉定年間(1208年)葉氏先祖入贅夏家,居住在村子裡側,因而名曰“白夏裡葉”,後夏姓人外遷,留下來的葉氏後裔歷經宋、元、明、清及民國800余年的漫長歲月,竟成繁衍二十九代、人口2800余人的龐大氏族聚落,現村名於1951年後改成,寓意有萬象更新的意味。

新葉村雖然歷經800年的變遷,但奇特的是新葉人保留了中原古老的語言文化與風俗,新葉村的方言是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有一種頗為離奇的傳說,是在四川彝族地區新葉人能直接聽懂當地的方言,也有人在比較新葉方言的發音與日語發音後發現兩者有一定的關聯!我在搜索資料時意外發現,新葉人的土曲酒制作工藝與廣東客家黃酒也有著驚人的相似。因此,到新葉旅游,除了建築,除了村落布局,尋訪新葉的古文化,或許會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2009年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和中國文物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鄉土建築文化搶救與保護暨建德·新葉古村研討會上,與會者們一致肯定了建德市政府和當地居民對於新葉村的保護意識和保護方法,並歸納出具有典型推廣意義的認識和經驗的《建德新葉共識》,新葉村確立了中國古村落保護活標本的地位。


 


 

  文昌閣在新葉村的村口。這一組塔、閣、祠組合是中國鄉土建築一絕,光明日報曾經撰文說“新葉村的古建築雖然有些破舊,卻積澱著不同的文化信息:從不同的宗祠和房派以及它們的布局,能清楚地看到傳統宗法制度;文昌閣、書院、文峰塔讓科舉制度一目了然;土地廟、娘娘廟、關公廟彰顯出泛神論崇拜。這三大制度特點構成了中國農業文明的生動教材,是全世界唯有中國才有的文化和建築。”
 新葉村左邊是祖山玉華山,右邊是朝山道峰山,村子位於二山之間峽谷的東南口上,“山起西北,水聚東南”,從玉華山來的一條溪和道峰山來的溪水在此會合形成一個水口,文昌閣正好在水口,會合處左有象山,右有獅山,象山和獅山把新葉村的水口鎖的像葫蘆喉一般,這樣就可以“聚止內氣”致使村落興旺發達,財運也不外流。
抟雲塔,是一個標志性的建築物,也是目前村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古建築。塔始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當時用堆土法建塔,總共用了八年多時間。塔為磚砌,七層六面,塔高38.8余米,圍長13.8米,直徑約3米,底層有三個門,從二層以上各層有三個窗洞,為求塔體堅固,相互錯開排列,層高逐漸降低,塔內各層原有木樓板,以固定木梯上下。塔外用磚牙疊澀腰檐,檐角微微挑起,塔剎由五個圓形的石盤層疊,第三個最大,上下的均漸小,外形如棗核。抟雲塔又叫文峰塔,是一種風水塔。新葉村文運不旺,恰好東南水口地勢又太低,建塔,是彌補巽位不足。還有一種風水說法,在山上看新葉,村莊周圍有五座山崗,很像五條船,它們的頭朝向地勢最低的南方。五船會於水口。如不建塔,必順流至江,這樣村中人丁就不能興旺,財富就不能聚積,所以需要建塔以拴之。1955年,新葉村附近發生罕見的龍卷風,風過之處,房屋倒塌,人畜傷亡,忽然風撞到塔上,塔剎掉落下來,而龍卷風就此消散。 

  如果你在塔的正前方遠遠觀看,你還會發現此塔傾斜的很呢!

  文昌閣的木雕特別精致,可與東陽盧宅相媲美。閣頂龍形騰空視為吉祥,四角是鯉魚跳龍門,中間是威武獅子。騎門梁中間的雕刻是唐明皇游月宮圖,邊上是龍鳳呈祥,兩邊的牛腿上刻得是門神秦瓊和尉遲恭。

南塘一景

有序堂是村子的中心,也是全村政治文化中心。水塘叫“南塘”,對面就是朝山道峰山,位於村北。道峰山山頭尖尖像毛筆的筆鋒,加上旁邊的兩個山丘就像筆架,這一景叫“道峰卓筆”,左邊的玉華山又叫“硯山”形狀像一個硯台倒影在水中,南塘是硯池,水是墨水,大地是紙,整個新葉就是一幅畫。這裡呈現匾上所言:“道峰會秀”的場景,也是“文筆醮黑”意境所在。再看道峰山,山形像金字,火克金,金又生水(山形尖尖像火苗)所以道峰山倒影在南塘裡是以水克火的意思。道峰山下有兩道山崗,連道峰山一起是三重山,古時村裡人傳言,這三道山崗意味著三道金牌,捷報頻傳。果然,葉氏宗族先後得到三封诰命:一是元泰定三年(1326年)泰定帝褒獎葉震父母葉克誠(東谷公)及妻唐氏;二是元天歷元年(1328年)文宗敇命葉震為河南肅政廉訪司副使並褒獎其妻金氏。第三次是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神宗诰封葉錫龍。這三封诰命的牌匾就放在有序堂內。

“雙美堂”天井的建造呈現“井”字形,堂前的天井用四根古柱擎天而起,在每根古柱上分別雕刻有四個大字:福、壽、康、寧。 “福”字代表“福星高照”;“壽”字代表“壽比南山”;“康”字代表“康安吉祥”;“寧”字代表“寧靜致遠”。“壽”字是用柏樹擎起(揩音為百);“福”字用梓樹擎起(揩音為子);“康”字用桐樹擎起(揩音為同);“寧”字用椿樹擎起(揩音為春)。“雙美堂”天井中的四大古柱,連在一起就展現出“百子同春”,代表了一家人對美好生活的祈盼,也代表了一家人祈求欣欣向榮和興旺發達的願望。

  雙美堂的中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地方,有擱記、八仙桌、太師椅、圓桌。正中間這張木制的可以轉動的圓桌,據鄰居回憶,他家造房子的時候,開始造這張桌子,房子花了300個工日完成了,桌子還沒完成,可見這張桌子做的有多精細。

 

  西山祠堂為玉華葉氏的總祠,按當地的習慣,只有合族總祠才能稱為祠堂,分支祠均稱為大廳。西山祠堂是由三世祖葉克誠即東谷公主持興建的,西山祠堂在新葉有祠堂裡地位最高,但它的建築並不是很華麗,三開間,兩進大廳,坐南朝北。


崇仁堂相當於是一個私設公堂。崇仁堂地面是用碎地磚鋪設的,說起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崇八公,是方圓數十裡的富翁,他用了48兩黃金建了這個祠堂,還在大堂裡用了湖磚鋪地,當時這種湖磚是專門供應給皇家的,崇八公用了湖磚鋪地已經超出了當時朝廷規定的老百姓造房子的規定,也就是犯了王法。村子附近有一個姓包的侍郎官,看中了崇八公的女兒,仗著自己是京官,就差了個奴才為他的兒子來崇八公家求親,崇八公在村裡也是相當有威望的司馬,他當然不願意,就說了句:虎女焉能嫁犬子。就這樣得罪了這個包侍郎。見求親不成,心生報復,於是一紙狀書告到衙門,罪狀有二:一是私設公堂;而是青磚鋪地。於是上頭派人來查,好在有人給崇八公通風報信,崇八公也很害怕,這可是大罪啊,於是他找來家丁連夜把地磚全部敲碎,撒上灰塵做舊。來檢查的人,沒看到青磚鋪地,並且他最後斷定這個不是私設公堂,因為房內的第二、三進全都是平的,不是公堂的建築格局。所以崇八公逃過一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