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古橋
日期:2016/12/15 15:21:21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
||||
![]() |
||||
科學價值。雲龍橋梁種類有木梁風雨橋、石板橋、獨木橋等;吊橋類有籐橋、溜索、鐵鏈橋和鋼索橋;拱橋類主要是木拱橋、石拱橋兩種。在當時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後,缺少鋼材、水泥等建築建材的情況下,利用木料、籐子、石頭等原始材料,構建大跨度的橋梁,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反映出了民間能工巧匠的智慧、創造和技術水平。雲龍古橋的科學價值首先體現在合理選![]() ![]() |
||||
藝術價值:雲龍古橋體現了許多的美學原理,建築風格千姿百態,式樣獨具特色。關帝對君橋采取石拱上面加一高二低的白族瓦頂式建築,橋頭建有牌坊樓,式樣在全國罕見。河西橋兩面橋墩采用天然石頭砌成弧形洞,給人以穿越城門洞的感覺。雙龍橋在石拱橋上築有白族一高二低照壁圍牆,長達28.2米,牆上留有兩道通口門,也屬罕見。飛龍橋西岸的望江樓,更算是古建的藝術珍品,樓閣為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斗拱架疊,氣勢非凡,鐵鏈橋直通底層二道大門。登臨樓台,東觀巍峨大山,俯視“飛龍橋”雄姿,聞北來濤聲,望南去江水,心曠神怡。一座座古橋橫臥在大江大河之上,與青山綠水、田園山村融為一體,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景觀。讀雲龍橋的名字,也是一種藝術享受,雲龍橋梁的命名,大體歸納為四種。一則以地名而取:永安橋、檢槽橋、河西橋、佳局![]() ![]() |
||||
寶豐砥柱橋上留下的詩聯也居多,張相侯進士《詠砥柱橋》中寫道“沘江波浪湧如潮,砥柱中流萬裡橋,石骨一拳排象鼻,鐵繩千丈系虹腰。雲江鎖住山川氣,金泉撐開日月杓。來往人從空際過,河聲浩浩馬蕭蕭。”民國二年(1913年)丁潤身任雲龍知事曾撰一聯“誰人敢做砥柱橋橫臥兩山擔當千夫萬馬,我心願效沘江水環流七裡聯絡一城五鄉”。青雲橋西岸懸崖上有捐資修橋者楊名飏題刻的“碧嶂迴瀾”
下方橋亭內石壁上攜刻有楊名飏於清道光年間拓回的“衮雪” 這兩字為三國時曹操屯兵褒谷南口石門時所書,“衮”字少三點水,以河水沖擊到照壁石上濺起的飛雪來代替,耐人尋味。
雲龍各族人民與橋梁有著特殊的情緣,在擁有橋梁帶來的幸福中,人們也呵護了它們,逢年過節老百姓都要到橋上上香,祈求大自然保佑橋梁,降福民間。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創造中,橋梁在繼續延伸和發展。如今,雲龍境內瀾滄江、怒江上建起的現代大型橋梁就有8座,沘江等河流上新增的橋梁數以百計,天塹變為通途。 古橋和現代橋梁相融合,承載著雲龍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