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柏孜克裡克石窟

柏孜克裡克石窟

日期:2016/12/15 15:19:27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中國的佛教石窟。位於新疆吐魯番東北約50公裡處,鑿建於火焰山木頭溝西岸崖壁,現有編號共83窟,其中第72~83窟,是清理崖前歷代堆積物時發現的。

  柏孜克裡克石窟約開創於公元5、6世紀吐魯番地區的高昌王國時期,廢棄於13世紀末,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歷時700多年。據《西州圖經》記載,唐代時稱北石窟寺為寧戎寺或寧戎窟寺。 9世紀以後高昌回鹘時期,為回鹘王的家族寺院,現保存此時建造的洞窟最多,窟形也較大。石窟所在的吐魯番地區,在古代地處交通要道,歷代東西方文化都對這裡有過影響。

  柏孜克裡克石窟窟形較多樣,有長方形縱券頂,正中鑿中心柱,左右開甬道和隧道的窟;有方形縱券頂,方形穹廬頂有甬道和隧道的窟;有長方形縱券頂,後壁或左右壁塑像的大窟;有長方形縱券頂,中心設壇的窟;還有前室為長方形縱券頂,後室為橫券頂的窟以及方形平頂小窟等,反映了鑿窟時間的不同。就其作用而言,有供作禮拜及瞻仰的支提窟,有供坐禅修行的毗诃羅,還有存放捨利盒的所謂影窟等紀念窟。建窟方法,為在崖壁鑿洞修窟,和在靠崖處用土坯砌築成窟兩種。
 
  洞窟分上下二層,南北長500米。窟內泥塑佛像已毀,殘存的壁畫內容較豐富,有佛涅□畫、各種經變畫,還有分別著回鹘族、蒙古族裝束的供養人畫像以及大面積的千佛畫、圖案裝飾畫等。不少壁畫有漢文、回鹘文題記,也有漢文、回鹘文對照題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