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建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處在徽州區和歙縣交界處。唐模四面都是山,傳說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所建,汪氏子孫為了紀念唐朝對祖先汪華的恩榮,決定按唐朝的規模建造這個村子,且取名為“唐模”。
在唐模一定要看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唐模水街, 這個水街具有江南水街的風韻,但是又區別於普通的江南水上街道。溪水是先人將村西上游的筠溪和上川兩溪人工挖渠築堤會合而成的,眾水歸合也象征了財富的匯集。水街河岸用紅巖石砌成,路面用茶源石鋪築。北岸沿街有40余米避雨長廊,廊下臨溪設有“美人靠”,供來往的人們歇息,這兒也是村民集中的活動場所,經常可以看到村民躺在美人靠上休息。“美人靠,靠一靠,十年少”,坐在美人靠上憑欄望水,別有一番懷古之思。
唐模另一個值得留連的地方就是檀干園水口和園林景觀。清初唐模富商許以誠在全國擁有三十六家典當鋪,非常富裕,他70多歲的老母親一直向往去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西湖看看,不過苦於山水阻隔,加上年老體衰,一直未能成行。兒子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不惜斥巨資挖塘築壩,修亭造橋,在村中造出了一方小西湖,並建有檀干園供母親養老。其中檀干溪對應錢塘江,湖堤對應蘇堤,鏡亭對應西湖的湖心亭,到鏡亭的小橋和堤對應玉帶橋和白堤,這西湖的拷貝縮影也濃縮了一份孝子的孝心。取《詩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句而命名曰“檀干園”。檀干園邊有一棵四百多年的古樹,黃梅戲《天仙配》中七仙女和董永開口做媒的老槐樹就是由它“扮演”的,所以也就有了“天下第一媒”之美稱。樹旁的沙堤亭又名八角亭,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北京陶然亭公園及德國法蘭克福世博園的中國園中都有此亭的復制品。
交通:
從徽州區巖寺鎮到唐模的公交車可到。或者從呈坎返回潛口時,在轉盤處等候開往唐模的公交車。
住宿:
唐模寫生基地
唐模寫生基地 是唐模規模最大的學生寫生基地,適合學生族,青年旅行者住宿。標間平時100元,學生間8人床鋪40元/床。電話:13865902436。
坤湖山莊
雖然地屬潛口,但離唐模很近。山莊建在一座山頭下,環境幽雅,部分房間可以直接觀山景,極具山居意境。標間裝修簡潔大氣,平時100元,黃金周大概300-350元。地址:唐模景區外側公路邊。電話:0559-2169222。
旅游貼士:
游客十人以上可以聯系村裡的民俗表演,有漁翁戲蚌、跳財神、跳鐘馗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