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路孔古鎮

路孔古鎮

日期:2016/12/13 18:49:2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路孔古鎮位於重慶市榮昌縣城東,距縣城八公裡,距重慶主城區九十四公裡,路孔置鄉建鎮與水運密切相關。依山傍水,西臨蜿蜒流過的濑溪河水,東靠綿延起伏的丘陵山巒,是一座以水興市,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流經路孔鎮的濑溪河,發源於大足天台山,從路孔鎮流經榮昌縣,由泸州市注入沱江,最後由沱江匯入長江,屬長江二支流,是古代大足至榮昌、榮昌至泸州通往全國各地的主要交通運輸通道,濑溪河流經路孔鎮白銀石灘,航運受阻,貨物必須在這裡轉船,才可以繼續航行。


路孔鎮的歷史建築具有一定規模,保存基本完好。古鎮原名“大榮寨”,開有四道寨門,保存有石質古城牆246米,高3.5——11米,石質寨門獅子門和日月門保存完好,原有恆生們、太平門現已恢復。寨內街區全長324米,街寬3.8米,有石質階梯102級,繁華的街居獨具特色,大青磚、小青瓦、硬山牆、穿斗牆、長坂門、吊腳廊、鑲板窗、格子窗、抬梁柱,“山—水—城”交相輝映,相生相息。景區內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東漢時期的崖墓群,宋代摩崖石刻、朝陽洞,明代刑部尚書修建的爾雅書院,得道高僧修建的萬靈寺,清代移民時期的湖廣會館、趙氏宗祠等珍貴的自熱文物資源,又有明代刑部尚書喻茂堅、革命先驅趙宗楷、抗日英雄柳乃夫、科學家趙宗燠這樣的人文資源。

路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巴渝文化與中原、蜀、湘楚等移民文化相互交融,民間傳說豐富,舞龍舞獅、扭秧歌、喊號子、唱山歌、節氣歌、劃龍舟、打旱魃、坐茶館、跳巫舞、碼頭袍哥等民俗民風富有特色。古鎮還是著名的武術之鄉,纏絲拳便發源於此。2008年7月,路孔鎮成功將龍舟賽、纏絲拳、年豬節申請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每年舉辦比賽,活動以延續和傳承這些傳統民俗文化。







路孔景點:
生化堂,是路孔古鎮唯一的中醫藥店,老中醫叫周定奪,畢業於成都中醫學校,今年65歲,派頭十足,其身後的一排藥櫃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沿著石階而上,過了十八梯,靠濑溪河一側的店鋪就是“生化堂”。據說生化堂是與同仁堂、濟生堂齊名,已有數百年歷史。相比較而言,在古鎮上是比較大的店鋪了。寬大的店堂,中藥櫃端立在中央,整齊擺放著各種中藥,中間有並排長方形的桌子兩張,擺放著筆墨紙硯。

水碾巷,是以前人們研磨大米的地方!據說以前這裡有一個水磨子,人們經常挑著谷子到這裡來磨大米呀什麼的!後來文革時期磨子已經被損壞掉了,僅留下了這個巷子!現在通過這個巷子可以到達船閘和栓船洞,想乘船到下游的游客也可以從這裡去乘船!

煙雨巷,是一條寬不到2米的窄巷子!一頭連接四大城門的日月門,另一頭連接大河街!

爾雅書院,為明朝刑部尚書喻茂堅所建。喻尚書回鄉後鐘情於濑溪河畔的佳山秀水,長期定居路孔,並發動縣內士紳捐資修了這座書院。並將書院取名為“爾雅書院”。

二郎竹海----路孔鎮二郎村的濑溪河畔,因兩岸翠竹茂密,綿延十余裡,被稱為二郎竹海,是路孔古鎮旅游的一大景觀。

日月門,為古鎮大榮寨四大寨門之一,與其它幾道寨門不同的是,日月門既是軍事設施,又是戰備設施。日月門洞內有一塊重一噸多的石板,石板下面是一口古井。該井深12.2米,呈甕形,像壇子一樣口小身大,內設暗道通寨前濑溪河河心,為永不枯竭之井。

在將近路孔的公路上,有一座橋,叫做妃子橋。如今妃子橋,已經被一條嶄新的大橋而取代,只留下了我們淡淡的回憶了。

在路孔古鎮白銀灘下游,經二郎灘,再到龍王沱,約五公裡。龍王沱下轉灣處就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石砌平橋,大家叫它“女仙橋”。由因沙堡電站及榮昌的飲水工程畜水,這座橋已淹沒在水中。女仙橋又叫遇仙橋。





在濑溪河上水碼頭邊,有一座連接河兩岸的石橋——大榮橋,與古鎮相依相伴,共度風花雪月。整座大榮橋長約60米、寬約2米,橫臥濑溪河上。我們漫步在這石橋上,踏著輕松的腳步,丈量著石橋承載的歷史厚重和歲月的磨砺。

在清代嘉慶年間,當地紳士和百姓,為了抵御外來入侵,就在當時水碼頭的基礎上擴建了大榮寨,建築了獅子門、日月門、太平門等城牆寨門。

濑溪河是一條小河,發源於大足縣境內。唐宋時期叫濑婆溪,是古代大足至榮昌、榮昌到泸州,然後經泸州至長江的主要交通運輸通道。然而,流經路孔鎮時,由於河道陡降航運受阻,貨物必須在這裡轉船,才可繼續航行。在當時為使航運暢通,當地老百姓在這裡修建了一個古漕運碼頭,即是現在人們所說的堤壩或閘壩。

湖廣會館--坐落在古鎮的中段,在石梯邊上雕刻有“湖廣會館”字樣。會館不大,館前有一平壩,是喝茶會友、談生意做買賣的地方,館內據說有戲台之類的。

在進入街口不遠,就看見石壁上隽刻著“十八梯”字樣。漫步在石梯中,邊走邊數,古鎮上的十八梯是由每組10級左右梯坎組成一組,共有十八組,因而得名“十八梯”。

從榮昌到路孔古鎮,沿著柏油路,先是到二郎灘,然後到妃子橋,妃子橋在往前就是獅子山莊,獅子山莊的對面就是巨峰葡萄園。

跨過小闡門,來到水壩中央,看見一塊“栓船洞”石碑。周圍有許多直徑約20厘米的石洞。據古鎮上的人們說,很早以前,這些石洞是用來栓船用的,因船載貨物南來北往,都在此停息,就將船栓在石洞裡。故此,留下了許多的洞穴和傳說。

到了路孔鎮的中心位置,也就是現在大榮橋的地方,由於地勢和高差形成了一個大的灘塗,叫白銀灘。

潮陽洞位於濑溪河的下游彼岸,距路孔鎮有好幾裡遠。但可一坐木船到達,有時也會有游船通行。

洞內兩側巖壁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許多宋代浮雕小佛像。這些小佛像從洞壁底部開始,向上整整刻了5排,共273尊。佛像均坐於蓮台之上,講經、說法、舉如意、挽璎珞、雙手合十,形態各異,生動逼真。每尊佛像高約15厘米左右,部分佛像身上的彩繪還清晰可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