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清水三古鎮之秦亭(組圖)

清水三古鎮之秦亭(組圖)

日期:2016/12/15 21:51:45      編輯:古代建築
 

    (秦亭境內長溝河)

  (秦亭張呂牧場)

  古鎮秦亭,位於清水縣東南部,地處關山東麓。這裡是六盤山南伸之余脈,陝甘分水嶺,陝西與甘肅之交界。以關山為界,向北入平涼通寧夏,向東進寶雞達關中,向西到蘭州往隴右,素有“關隴屏障,隴右門戶”之稱。

  秦亭,是一個古老的鎮子。《清水縣志》記載:“周孝王十三年,封非子為附庸,而邑之秦”。秦人先祖嬴非子,為周王室牧馬有功,將秦亭鎮一帶作為附屬國封給了秦人。秦非子帶領秦人在此養繁馬匹,為周王室提供軍事供給的同時,也壯大了秦的實力,開辟了東進關中,稱霸中原的根據地。秦統一六國,封郡縣,於秦亭一帶首置邽縣。邽縣既是上縣,也是首縣。因此,無論秦王朝、秦始皇,三秦大地,秦風秦腔,凡沾上秦字,大都與秦亭脫不了干系。可見,在這個山巒起伏,草木豐茂的地方,從公元前872年就有了名氣。

  秦亭,不僅有史書記載,而且有實物佐證。秦亭鎮秦子鋪村忠烈祠現存石刻一通。秦亭人說不清它的歷史、書法價值,但卻知道這是他們的根之所在,被視為神聖之柱。如果有外來人在碑前駐足逗留,立馬就會有三、五個秦亭人上來護衛。當地政府幾次想搬進博物館予以保護,日本人出大價錢想買走,文物販子試圖盜去,均未能如願。該石高約1.3米,寬約0.3米,既不是碑,也不是碣,為一個不規則的四稜柱體。表面並不光平,文字依石面手掌大小的凸凹處鑿成,因而使碑文在章法布局和文字結體上舒張自如,風格別致。

  正文為,□□□東山公□□□□□□□□□高祖許出□,祖屈香,次祖隴常,父□□□奴妣□都軍司馬,後作本□都統治伊□。側文為,太和二十年,太歲在丙子十一月庚申朔二十日,秦州清水郡南和縣民許才宣年□妻女王紫。文字所記載的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時為公元496年,迄今已有1516年的歷史。它是清水縣境內發現的最早石刻,也是天水市政協文史委在全市征集碑文時發現的最早石刻。文中的“都軍司馬”是南北朝軍府之官,位在將軍之下,總理一府之事。“都統”為帶領青年兵的軍官,其時設少年都統,一地區軍政首長為大都統。刻文記述了一位將官的身世與任職。據史料記載,北魏孝文帝時,秦亭一帶設南和縣,隸屬秦州清水郡所轄。南北朝時,清水縣曾屬南朝劉宋王朝的地盤。劉宋大明二年,即北魏太安四年(公元458年),宋將殷效宗築城於秦亭鎮百家村。北魏和劉宋兩國交戰,北魏大破宋軍,收復清水,該城被毀。戰後,北魏在秦亭一帶設置南和縣以拒劉宋。其後,似乎在此地又設置過郡。清水現存《魯恭姬造像碑》中有“南陽郡”、“太守”字樣,其時的郡、縣大小相差無幾,南陽郡可能是北周南和縣的更名而已。秦亭鎮莜麥嶺龍頭觀存有明代《南瞻部州記事碑》。該碑有“大明國陝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鞏昌府秦州清水縣百家鎮南陽鋪松樹嶺龍頭山”字樣。“百家鎮”的來歷正是說的北魏戰勝劉宋後,遷來了百戶人家,因而有了“百家村”。這裡明確記載著秦亭鎮百家村的隸屬關系。所謂承宣布政使司為一省最高行政機構,鞏昌府治在今隴西縣,秦州即今天水市。這些地域文化的名片,歷史腳步的化石存留著秦亭由亭變縣,由縣變郡,由郡變鎮,由鎮變鋪,由鋪變村的演變印記。當地民間也有口傳“先有龍頭觀,後有清水縣”,“先有百家站,後有清水縣”的說法,足見秦亭歷史之悠久。

  秦亭,因其地處大隴山之北關山東麓,既是商旅驿道,又是軍事要沖,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歷代頗為重視。《清水縣志》記載:“唐大中六年,隴州防御使薛逵奉诏移築故關(即大震關,在秦亭鎮盤龍鋪村)。上言,故關僻在崇崗之上,苟務高深,今移要會之中,實堪控扼。舊絕井泉遠,汲河流。今臨水夾山,危牆深塹,克揚營壘為勢威,乞改為安戎關。從之由是,以大震關為故關,而安戎關為新關”。“安戎關,俗呼鹹夷關,在縣城東九十裡,古之散關也”。又記載,“宋開寶間(在秦亭鎮盤龍村)置盤龍寨,以巡檢為知寨官,領小堡寨,後裁去巡檢,改為百家鎮”。“明於盤龍鎮設巡檢司,清初裁之,今曰盤龍鋪”。史書又記述道,“清順治三年秋八月,北地賊掠秦子鋪,知縣孫鏡率民攻之不克,千總傅梅死亡”。

 

 (清水麻鞋制作)

  秦亭自古就有種植大麻的傳統。民國元老於右任先生當年經秦亭過關山寫下了有名的《清水麻鞋歌》。農家兒郎穿著麻鞋耕地放牧,商人穿著麻鞋踏出了關山古道,“耕讀第”裡的有志者從山旮旯走出,闖蕩天下,足登麻鞋朝天子,跻身於廟堂之上,肩負起經國治郡的使命。這種民風世代相傳,經久不衰,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

  (秦亭張呂牧場生態放養雞)

  今天,勤勞樸實的秦亭兒女秉承先輩遺風,殷殷奮斗不息,造就了一個全新的秦亭。莜麥嶺的核桃林,張呂溝的放養雞,以及漫山坡的黃牛,滿川道的大麻,構成了一個富饒秦亭。小城鎮建設更是山區的靓麗風景,綿延起伏的林海深處,寬闊的街道,明亮的路燈,整潔的樓房,寬敞的集貿市場,趕集的商人,田野的農民,無不彰顯出一個活力秦亭。

  (秦亭大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