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專家證實:山西定襄青石遺址含仰韶晚期文化遺存

專家證實:山西定襄青石遺址含仰韶晚期文化遺存

日期:2016/12/15 15:07:29      編輯:古代建築
   記者日前從山西省文物部門獲悉,專家證實定襄青石遺址含有仰韶晚期、龍山時期等新石器時代和夏時期、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同時還有一座漢代墓葬。

    該遺址位於定襄縣青石村北與河邊二村之間的台地上,緊臨滹沱河谷,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在去年8月忻(山西忻州)阜(河北阜平)高速公路工程建設中被發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處和定襄縣文物旅游管理中心聯合組隊對定襄青石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據文物工作者介紹,此次出土的陶器以紅色為主,器型多見缽、盆類器物,器表裝飾以紅褐色方格、三角紋、斜線紋樣為主,屬於仰韶晚期。

    此前,在忻(忻州)定(定襄)盆地歷年的考古發掘中,從未發現明顯屬於仰韶時期的遺跡,甚至未發現具有代表性的遺物,此次發掘是山西考古史上的重要收獲之一。

    龍山時期遺存發現的主要遺跡包括灰坑、陶窯等,這一時期的遺物主要是以夾砂和泥質灰陶為主的陶器,器表多見繩紋、籃紋、附加堆紋。

    從遺物特點來看,青石遺址龍山時期遺存具有中原和北方陶器的雙重特征,是研究這一階段中原與北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資料。

    夏時期的遺跡以灰坑為主,但出土器物形制特殊,特征明顯,反映出這一階段晉中到忻州地區的文化比較發達,而在部分灰坑中出土的深腹罐、平盤豆、大口尊等器物,應屬於戰國時期。

    在灰坑中還有一座小型長方形磚室墓,四壁用磚砌成,從墓室內隨葬的陶罐看,約為西漢時期。工作人員表示,這種用磚砌長方形小墓的情形在全國都比較少見,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