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環島路將串起眾多文物古跡

環島路將串起眾多文物古跡

日期:2016/12/14 12:40:5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南台島上的淮安、螺洲、林浦、陽岐等地,歷史悠久,名勝古跡、文物資源極為豐富,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歷史達千年的文物古跡,因交通不便,藏在深閨人未識。

    淮安縣衙古遺址、帝師之鄉螺洲古鎮、林浦宋帝行宮和陽岐嚴復故居等文物古跡,藏在南台島沿江村落,正在建設的南台島環島路將建成景觀優美的“玉帶”,串起這些灑落在南台島上的文化“珍珠”。環島路今後建成後,市民在觀賞優美江濱的同時,還可慢慢游覽南台島上的眾多文物古跡。

    環島路沿線的文物古跡現狀如何?哪些文物古跡正在修復?昨日,記者沿著正在建設中的環島路進行探訪。

    千年古跡,因交通不便游客少

    “螺洲古鎮是帝師之鄉,即中國末代皇帝溥儀老師陳寶琛故鄉,這裡人傑地靈,名勝古跡很多。”昨日,福州倉山區博物館館長林松青說,南台島環島路沿線的一些古跡,目前陸續修復,但配套設施還沒跟上,比如陳氏五樓(陳寶琛故居),2009年已修繕一新,但很冷清,幾乎沒對外開放,即使開放了,游客的停車也是難題,希望環島路的建成能將這些古跡串起來。

    “倉山陽岐村風光绮麗,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嚴復誕生在這裡。嚴復童年、少年生活過的‘嚴氏祖居’,已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市文物部門相關人士昨日說,“陽岐午橋”,據說橋欄上的“午橋古跡”是北宋蔡襄的手筆,也是目前福州地區僅余的北宋驿道古跡。

    倉山區文體局相關人士說,淮安古鎮在宋元明三代稱懷安縣,自宋起便為福州瓷都,並在閩江畔建有福州與日本陶瓷交易的碼頭。林浦村的泰山宮是宋帝行宮,為南宋少帝趙昰(音shì),即宋端宗一行倉皇南下時的駐跸(音bì)之所。還有建於宋代,福州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古書院——濂江書院。如今,這些文物古跡,因為交通不便,游客稀少,其旅游價值有待好好開發。

    修舊如舊,淮安加入申遺隊伍

    在南台島最北端,三環路穿村而過,淮安村民早已遷徙。昨日,記者沿著在建的環島路,漫步淮安古村,江水靜寂,“提統撫”孤寂地立在半山上,外牆斑駁脫落,馬頭牆在齊人高的雜草間若隱若現。離此不遠,在城隍廟下的芭蕉林裡,牽牛花籐蔓滿地,有一座“懷安窯址”,石碑記載了這座古窯的歷史和榮光。

    五帝廟的匾額已不知去向,高聳的門樓卻不失當年的氣派,破舊的殘垣中,還可看出八角形的藻井、精美的鯉魚雕刻。廟前搭起了防護網,木工正在修繕梁柱,發出“吱吱”的鋸木聲。記者徘徊廟前,翻過一片片斷壁,再眺望江邊,心情豁然開朗,感覺時光回到了宋朝,朱熹在江畔吟誦,“談笑不知遠,但覺江流清……”

    當地老人林依伯說,村民搬遷後,村子古色依舊,到現在,還保留著縣衙署、接官道、五帝廟、臨水宮、提統撫、將軍廟、古窯址等古跡。去年,城隍廟、武廟、陳太後宮、縣衙署等開始修繕,尤其是五帝廟,是淮安村中最負盛名的廟宇,年底就可能修好,很快可重現昔日輝煌。

    林依伯搬到淮安新村後,仍常回村。他說,以前,淮安是有名的瓷都,燒造的瓷器從南朝到唐代中晚期皆有,芭蕉林邊的淮安古窯是省裡現存最早的古窯址,目前正作為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點。

    螺洲文物如林,曾上過央視

    昨日,記者避開熙攘的人群,來到螺洲大橋附近,這裡緊挨著螺洲古渡,古榕虬曲交錯,靜得只能聽到江濤拍岸聲。在小路旁,尚書第和陳若霖故居掩著門,看上去和普通的磚木民居並無二致,但大理石雕刻的門聯寫著“門迎龍虎峁,地即鳳麟洲”,透著昔日的氣派。

    漫步狹長的青石板路,隨處可見古跡,吳石將軍故居、螺洲孔廟、螺女廟、狀元府、觀瀾書院等,藏身阡陌街巷,好似穿越時空。記者推開虛掩的門,總有熱情的村民探出頭來,熱情地邀記者進去看一看。

    走出三百多米,記者來到螺洲鎮政府大院,陳氏五樓(陳寶琛故居)藏身其中,門前綠竹搖曳,園中花木扶疏,別致的半邊亭、魚池掩映著亭台樓閣,飄溢著花香、書香、墨香,後院風光獨占。

    管理員說,陳寶琛兄弟六科甲,在省內罕見,陳氏五樓記載著這段歷史,收藏過大量的清代御賜圖書和民間善本、金石碑刻和書畫墨寶,是目前福州僅存的一座集北方豪宅與蘇州園林於一體的大家府第,也是省內最大的一座私人博物館。

    在陳氏宗祠前,幾位老人惬意地品茗下棋。他們得意地告訴記者,螺洲文物如林,出了很多名賢,更是老建築愛好者的福地,2012年5月,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組還來到螺洲,拍了紀錄片《古鎮螺洲》。

    □互動

    規劃專家贊本報報道視野廣、角度新

    “海都報推出《打造全國最‘長優美’環島路》系列報道後,我們看得很細,看來你們新聞媒體視野廣、角度新,對南台島環島路的建設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我們在規劃設計中,考慮得還不夠周全。”昨日,參與南台島環島路編制規劃的福州市規劃部門一專家說。

    這位專家說,南台島環島路將打造全國最“長優美”環島路,這個口號響亮,也給我們規劃設計提出了更高標准,同時也給建設單位提出了新要求。

    連日來,本報報道了南台島將全面動建環島路的消息,新浪網、騰訊網、鳳凰網、新華網、東方網等媒體紛紛轉載,不少市民在微博、微信上轉發。

    從事傳媒工作的池先生是螺洲人。他說,螺洲等地還保留著很多老建築,是福州城裡少見的,他很期待環島路的開發,能讓更多人見識古鎮的美麗。

    對環島路的建設同樣憧憬的,還有不少市民。愛好騎行的黃先生說,他常沿著三環路騎車,聽說南台島要建環島路,他仔細研讀了每一篇報道,想象以後的環島路,每到一處都是風景,他躍躍欲試,恨不得每天下班都去騎一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