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眼發現古建之美
日期:2016/12/14 11:52: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北京崇文門新世界百貨附近上班,讓孫傳東覺得是不小的福利,“這個建築采用斗拱設計,看著特別親切。”出生在北京胡同的孫傳東,對古建有一份別樣的感情。
孫傳東本職是金融工作者,就職於北京一家銀行。愛好所致,業余時間他收集了些中國傳統建築的繪畫素材,夢想將來開一家裝修設計公司,走東方文化風格。一天,他在干面胡同13號寫生時,在門洞內發現了一處十分隱蔽,但裝飾精美的地方。
好奇心驅使下,孫傳東帶著臨摹的圖案,登門拜訪古建專家,方得知,這處隱蔽卻美極的地方,叫做“象眼”,這種裝飾藝術在古建研究中還處於被遺忘的角落。
象眼位於古建築的哪個部位?有什麼藝術價值?孫傳東決心填補這個空白。在接下來的14年裡,他踏遍北京幾乎所有胡同,在與推土機賽跑中,搶救性留下唯一一份北京老宅的象眼與磚雕藝術手繪全景記錄,其中經典象眼圖179張、磚雕圖84張,並寫成《北京老宅的象眼與磚雕藝術》書稿。
“象眼是古建築構建中,因為結構自然組合圍合而成的三角形空間,分五花象眼、門廊象眼、垂帶象眼和腮幫象眼,其中,施以裝飾的是五花象眼和門廊象眼。”孫傳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象眼則是胡同灰色美的內在凝聚點。
孫傳東的名片上,寫著“象眼藝人”孫傳東,右下側印著一幅他手繪的象眼裝飾畫。“這幅圖案是‘趙州橋的傳說’,非常精美。”孫傳東告訴記者,走在宅子裡,抬望眼,看到兩幅畫,讓他賞心悅目,與“趙州橋的傳說”對稱的,是一幅“鐘子期聽琴”,灰雕的浮雕,從工藝上看,十分精美。
在孫傳東看來,象眼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更是主人審美情趣以及人生美好願望的表達。在象眼裝飾上,題材包括吉祥花卉、博古器物、古典故事等,不僅記錄主人的印跡,更賦予古宅院以靈魂。
已故中國古建築學家羅哲文曾評價孫傳東:“象眼與磚雕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精雕細刻的磚雕顯而易見,而象眼則是很不引人注目的部分。但我們的哲匠先賢卻並未輕視這方寸之陣地,在此施展了雕刻與繪畫之才華,為整座建築增光添彩。今有古建同好孫傳東先生,費了許多心力,將象眼與磚雕藝術研究整理,匯集成冊,既保存了一些已經或行將消失的珍貴資料,又能引起人們對這一古建藝術重要組成部分的重視,可謂功莫大焉。”
在孫傳東的《北京老宅的象眼與磚雕藝術》書稿裡,200多幅他手繪的象眼及磚雕圖案,記錄著北京老宅的象眼文化,也呈現著人們古已有之對建築審美的追求。
每一幅圖案都富含文化。“這是德勝門外大街永興胡同15號蠻子門洞內的五花象眼水墨丹青裝飾,極為罕見,左上角的圖案是兩個小童斗蛐蛐,表達童趣,右上角是一對站在梅梢上的鳥,寓意喜上眉梢或有情人終成眷屬,左下角是老翁問童子,表現老翁熱愛自然曠達的性格,右下角是兩位道人邊走邊談,暗示主人崇尚清靜無為的人生境界。”這200多幅圖案,有些孫傳東已領會,但“很多故事還無解”,他只能在繪畫完成後,做個簡單的備注。
在不斷的探尋和求知中,孫傳東不僅對古建審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覺得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文化氣質和文化品位,沒有虛度和辜負周圍的一切。
“有文化的建築才有生命。”工作之余閒暇時,孫傳東喜歡翻看這疊厚厚的畫稿,揣摩古人的審美情趣,更希望將象眼文化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出去,讓其為現代建築美學帶來啟發,“比如象眼體現的細節的魅力,不僅外表上要大氣,細節也要做到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