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舉辦古建築攝影比賽 用鏡頭喚醒古建保護意識
日期:2016/12/14 21:24: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屹立於錢塘江南岸的璀璨明珠,如今正以驕人的經濟發展速度蜚聲海內外。鮮為人知的是,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諸多古建築也同樣精彩缤紛,令人陶醉。這是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她傳承了數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獨特的歷史、藝術、科學諸方面的價值。 為進一步加深大眾對蕭山古建築的了解,日前,蕭山區舉辦了古建築攝影比賽。此次攝影比賽共收到攝影作品1200余幅,最終評選出獲獎及優秀入圍作品89個。這當中以民居街區、寺廟祠堂、橋梁牌坊等最為亮眼。 實用精致的民居街區 蕭山的古民居,多分散在東部的瓜瀝、南部的進化、河上、戴村、樓塔等鎮街。東部的瓜瀝,較大的民居,都稱“台門”;中南部的民居,多稱“牆門”,以三合院、四合院為主。蕭山的民居布局緊湊,功能分配合理,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生活的理想。其中木雕、磚雕、石雕,或繁缛、或簡潔,都寄予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蕭山較大的名人故居,如朱鳳標故居,雕刻精美,內涵豐富;黨山南大房,歷經明、清、民國逐漸修築,規模巨大,極其罕見。 蕭山現存保存較好的街區,主要有歡潭老街、衙前老街、坎山老街、瓜瀝塘頭街等。街區往往處於水陸交通要津,人口稠密之地。當時,前店後宅南貨北物,生活日用品琳琅滿目,熙熙攘攘趕集掃貨;現如今,卻門庭冷落。生活仍在繼續,青石板依舊,老街凝望著歷史的變遷,留下斷續的痕跡。 莊嚴大氣的寺廟祠堂 寺廟建築原汁原味保存下來的已為數不多。在蕭山市中心依然保存著兩座歷史悠久的寺院——祇園寺和江寺,甚是難得。祇園寺始建於東晉,江寺始建於南朝,屢毀屢建,現存建築均為清代重建。特別是祇園寺仍有鐘、鼓樓留存,更加難能可貴。始建於北宋時期的白龍寺為東部佛寺之首,信徒眾多。西施廟為紀念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而建,也稱“娘娘廟”。 宗族祠堂,是一族一姓的血脈連接和精神寄托。蕭山南部宗祠較多,也是族姓凝聚力強的表現。目前蕭山區保留下來的祠堂有數十座,甚為可觀。 靈巧厚重的橋梁牌坊。 橫跨於河上鎮大溪之上的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星拱橋,為民國21年(1932年)重建之七孔石拱橋,造型美觀,構建牢固,實為古橋梁之典范。 存留蕭山的古牌坊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功名坊,一類是貞節坊。位於蜀山街道史家橋村口的“甲科濟美坊”,刻有明代中舉人、進士的黃姓族人十余人,以鼓勵鄉人發奮讀書考取功名,與民居門額上的“耕讀傳家”遙相呼應。位於義橋新壩的節孝承恩坊,就是旌表倪潤(曾任江西省南城縣知縣)之妻金氏,她29歲守寡,76歲守貞離世。拋開封建色彩,不難感受到其折射出的傳統孝義美德。 “用鏡頭記錄蕭山古建築的滄桑與魅力,讓歷史的變遷在腳下延伸,用影像凝固文化的傳承。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加入到文物守望者的隊伍中來,關注我們蕭山的古建築,為她的保護盡一份心,出一份力。”蕭山區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