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五台山的地理形勝

五台山的地理形勝

日期:2016/12/14 17:57:29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自兩漢之際佛教傳入漢地,到東晉十六國時期,便逐漸弘傳至這一地區。從此,五台山佛教歷經淪桑,弘傳不絕。寺廟林立,香火興盛,名僧濟濟,宗派繁多。五台山成為海內外信眾虔心巡禮朝拜的佛國聖地,與峨眉山、普陀山和九華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在山西省的東北部,位於北緯39°02′、東經113°32′附近,地跨山西省的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和河北省的阜平縣二省四縣,但其大部分在五台縣境內。五台山屬太行山一個支脈,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高,西南低,縱長約二百裡,方圓五百裡。有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東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西台掛月峰,海拔2773米;南台錦繡峰,海拔2485米;中台翠巖峰,海拔2894米;北台葉斗峰,海拔高達3058米,為我國華北地區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五座台頂雖峻極雲表,峰頂卻平坦寬廣,“有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又因此山“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廣清涼傳》卷上),亦稱為“清涼山”,並被人們譽為“清涼聖境”。五台山景色宜人,風光秀麗,氣候涼爽,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勝地。

    五台山五峰聳立,左鄰恆岳,右接天池,北陵紫塞,南俯中原,環基所至五百余裡。自古便有五台、四埵、四關、四門等形勝說法。

    其實,古今五台的分布羅列是有差異的。宋代僧延一的《廣清涼傳》卷上說:“至巨唐俨禅師,神異僧也,嘗登西、南台之上,望見五頂,皆有五色雲覆之。隨雲覆者配之為台,唯古之中台,即今之北台;古之南台,即今之中台(孝文封為南岳也)。余皆定矣。”唐代行俨禅師(?~849)以前的五座台頂是:北台為大黃尖,中台為葉斗峰,南台為翠巖峰,西台為掛月峰,東台為望海峰。此後的五座台頂變為: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巖峰,南台錦繡峰,西台掛月峰,東台望海峰。古今五台,中、北、南台有變,東、西二台相同。人們習慣上把五台之外稱為台外,五台之內則稱為台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