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陶瓷 >> “米字紋陶罐”:古代北流河流域文化符號

“米字紋陶罐”:古代北流河流域文化符號

日期:2016/12/14 18:05:54      編輯:仿古陶瓷

    北流河流域的古代制陶業,起源哪個朝代?史書沒有記載,至今也未見專門的論著,因而在考古學家的眼裡,一直是個難以破譯的“迷”。

    近幾年來,我查閱了相關史料,結合當地出土的零星陶片得出,古代北流河流域的制陶業的起源,是在出現印紋陶之後開始的,如今它在我面前漸漸顯出清晰的輪廓。

    那麼,印紋陶是什麼時候出現呢?還得從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說起。

    史料記載,在距今7000——10000年前,嶺南一帶出現了原始陶器。確切地說,那還不算真正意義的陶器,是最初用陶土捏制成形,放進簡陋窯爐燒結的器物。古陶瓷專家李鴻慶在《廣西出土的陶瓷器》一文中,曾有如此論證:“上古之民,穴居野處”。在桂東北、桂西北一些原始洞穴遺址,發現有陶器遺物和遺跡,即除了大量的石器工具外,還夾雜少許沙繩紋粗陶;在桂中、北部灣岸,發現有比較粗糙的陶罐和陶釜。陳遠璋在《廣西考古世紀回眸與展望》中記述:桂東南容縣、岑溪、籐縣等地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由此說明,這些地方新石器晚期可能出現了原始陶器。而北流則發現了新圩六馬村石器文化遺址,但除了有石鏟、石斧和石錘外,卻沒有陶器遺物。因此,我們不能妄下斷論,地處桂東南的北流河流域,當時是否出現原始陶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