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辟邪大銅鏡現身昆明
日期:2016/12/14 18:16:56   編輯:仿古青銅器 近日,中華疑似文物甄別保護委員會雲南檢測中心接到一件由地州藏家馬先生送檢的奇特藏品一面八寶紋大銅鏡。
銅鏡重5325克,直徑35.9厘米。鏡背面內容依次為魚、韓湘子、法螺、何仙姑,由右至左形成一個二方連續圖案,有輪回、吉祥之意;外圍裝飾一圈纏枝花卉紋,紋飾造型古樸,線條清晰;鏡面因氧化而顯得不平整,整器呈深灰色,銅銹自然。經中心呂志堅主任目鑒,斷定為清代中原地區產品。
中心檢測人員為EDX3600L儀器換上貴金屬、銅器檢測專用0號准直器,在非真空環境下對銅鏡多個取樣點反復檢測,均得出:“送檢樣品元素成分含量與18世紀(1701年—1800年)早期(清早期)銅器數據符合較好,屬中原地區產品”的分析結果。
呂志堅主任介紹,銅鏡一般由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我國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器。銅鏡一般制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多鑄銘文或飾圖案。銅鏡作為生活器具,始於商周,流行於春秋,鼎盛於漢,繁榮於隋唐,衰落於宋元。清晚期由於玻璃鏡的使用,銅鏡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在我國古代民俗中,銅鏡除有鑒儀容的作用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辟邪鎮宅。古人認為,在眾多法寶中,銅鏡的驅邪能力最強,能“觀照妖魁原形”。
如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在《抱樸子》中寫道:“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鏡中真形’……”又如,在傳統婚禮風俗中,銅鏡是使用場合和次數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著有銅鏡的新衣上轎去婆家,在花轎進入大門前,還要由專職人員用銅鏡在轎廂內上下左右仔細地“搜尋”一遍;洞房裡,一面大銅鏡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此外,銅鏡還被用於民間喪葬活動,置於墓穴頂部或棺床四角,這些均出於辟邪所需。
清代銅鏡融入鮮明、濃郁的吉祥文化,最常見的紋飾有福(蝙蝠)、祿(鹿)、花草、祥雲、仙人等,寓意“福、祿、壽、喜”吉祥意義。馬先生的八寶紋辟邪大銅鏡,器型碩大、鑄工精湛、保存完好。原應為四件一組,歷經滄桑如今只保留下其中一枚,但已十分難得。該大銅鏡除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皆高外,還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物。
推薦閱讀:
陝西鹹陽考古發現唐代尼姑墓地
玉樹新寨嘉那嘛呢震後文物保護修繕工程開工
鹹陽首次發現秦代大型貴族墓葬群
通遼市科爾沁區莫力廟發現古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