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文物反映宋代居民生活

文物反映宋代居民生活

日期:2016/12/14 18:29:43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發掘到的錢幣

    港鐵沙中線早前掘出的歷史遺物不僅數量龐大,所屬年代也千差萬別。其中錢幣歷史就可由現代追溯至唐代,既包括1926年的香港一仙,又有公元621年的“開元通寶”。專家挖掘時亦發現三個地層,其中最深的“宋元層”包括當時的房屋遺跡、井、垃圾坑等,可從中一窺宋代九龍城居民的生活點滴。

    錢幣歷史追溯至唐代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在網誌指出,港鐵沙中線早前掘出的約3700件重要器物及逾千箱普通器物中,包括有陶瓷器碎片、錢幣、鐵塊及木頭。其中,錢幣的歷史可由現代追溯至唐代,例如公元621年的“開元通寶”、“元豐通寶”及“紹聖元寶”;晚清的“乾隆通寶”至現代的香港一仙(1926年)。

    陳茂波又說,除方井與遺物外,考古專家在聖山北研究范圍內發現三個地層,最淺的“填土層”形成於二十世紀20至60年代,其中遺跡主要是建築或構建物的基建部分,與當時的房屋發展、填海工程或前啟德機場建設關系密切。

    中間的“晚清民國層”掘出的遺跡,主要與農業活動有關,包括灌溉溝、化糞池、灰坑及井。最下層的“宋元層”則主要有房屋遺跡、井、?、墓葬及灰坑垃圾坑等,反映了宋代九龍城居民的生活痕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