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公華鐘
日期:2016/12/14 18:28:38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春秋
樂器
傳山東省鄒縣出土
高36.4厘米、口寬18.1厘米
器上有銘文75字,作器者為邾宣公之父邾悼公,即邾公華。邾即鄒,曹姓,相傳為颛顼後裔挾所建,有今山東省費、鄒、滕、濟寧、金鄉等縣地,建都於邾(今山東省曲阜東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山東省鄒縣東南紀王城),至戰國時期為楚國所滅。
這件甬鐘鼓部飾有精細的蜷體龍紋,钲部和鼓部鑄有銘文75字,記錄了作器者為邾悼公華,其在位時間是公元前555年-前541年。
邾是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曹姓,位於今山東鄒縣中南部、濟寧東境及滕縣北境。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山東鄒縣東南紀王城)。邾國三面與魯國為界,經常受其侵擾,邾國只能借齊、吳等大國之力與魯國對抗。戰國時期,邾為楚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