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會館戲樓

會館戲樓

日期:2016/12/15 15:29:5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會館是舊時中國一種獨特的人文景觀。最早的會館是在京城產生的。是京城的官吏為家鄉來京考試的舉子和在京侯任官員而設的館捨。後來又出現了行業會館。會館既是謀求公益的組織又是同鄉集會議事、圖宴客娛樂的場所。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全國一些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商品市場繁榮的城鎮也建起同鄉或行業會館。會館戲樓早期和神廟結合在一起,用作同鄉公人在一起敬神祈福的場所,後來也發展成了酒樓、圖茶園、圖戲院式戲樓建築。

  會館戲樓賞析

  ◆北京的會館戲樓

  北京的會館建於明代,清代中期達到鼎盛。清中葉至民國初,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至虎坊橋一帶的大小胡同都是全國各省各府各縣的大小會館。其中山西、圖湖北、圖廣東、圖安徽的會館數量及房產居各省前列。到1949年前,北京共有391座會館。

  湖廣會館戲樓,湖廣會館建於清嘉慶十二年,位於虎坊橋西南角。其中戲樓建於道光十年。舞台為方形開放式,正中掛有“霓裳同詠”的匾額,兩側對聯是:“魏阙共朝宗,氣象萬千,宛在洞庭雲夢;康衢偕舞蹈,宮商一片,依然白雪陽春。”台沿有矮欄,坐南朝北,台前為露天平地(後改為室內戲樓),三面各有兩層看台,可容千人。名伶譚鑫培、圖余叔巖曾作為兩湖同鄉在這裡演戲。梅蘭芳、圖程硯秋等也在這裡登台獻藝過。現在重修的湖廣會館被開辟為北京戲曲博物館,大戲樓每晚由北京京劇院的名家進行精彩的表演。成為展示戲曲精品,普及戲曲知識的重要陣地。

  安徽會館戲樓,安徽會館是清同治八年由李鴻章倡議購得孫公園住宅一座改建而成的。館內戲樓形制與湖廣會館大致相同,只是規模略小。

  平陽會館位於前門外迤東小江胡同,是山西臨汾人開設。戲樓在會館的南面,坐西面東。舞台為正方形上下兩層,前面有兩根通頂木柱支撐,每層之間有方形通口,底層有坑道,可演神怪戲。下層舞台面積為50平方米,台基高0.6米。上層正面有三個裝飾有木雕花紋的伊斯蘭風格門窗。舞台為伸出式,三面敞開,戲樓前三面各有雙層看樓,看樓中間為平地,可擺放桌椅。整體裝飾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戲樓有匾額“警世铎”,是由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铎所寫。該戲樓至少有340年的歷史。在當時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木結構建成的室內劇場。

  正乙祠戲樓位於前門外西河沿,是浙江商人建的銀號會館戲樓。戲樓分兩層,台前三面環樓,兩旁有樓梯。看樓中心為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納數百人。正乙祠戲樓歷史上經歷了四次大的修復:一是乾隆年間,徽班進京;二是清同治四年,京劇形成前後;三是民國2年,京劇已走向繁榮;四是1995年的大修復,社會開始呼吁振興京劇。

  江西會館,建於清末宣武門外,它的戲樓前搭有罩棚,可容納2000余人。張勳每次來京,必在會館召名角為他演堂會。魯迅也曾在此為友人的母親祝壽。

  ◆天津的會館戲樓

  廣東會館戲樓,該會館建於光緒年間,坐落在天津南開區鼓樓南大街。戲樓坐南朝北,是會館的主體建築。舞台伸出式,三面敞開,深10米,寬11米。頂上有兩層,每層正面用12塊隔板封閉。舞台正中懸一橫匾,上書:熏風南來。其下為一大木雕隔扇,雕仙女采荷圖。隔扇兩邊是上下場門。舞台頂部有彎曲的木條構成“雞籠式”,使戲樓具有很好的視聽效果。舞台前三面為看樓,樓上設包廂可容二百余人。池內設散座。整個戲樓結構精巧,造型典雅,為典型的民族風格的室內劇場。

  ◆山東的會館戲樓

  煙台福建會館戲樓戲樓為清代建築。木質結構,背靠門牆。
  聊城山陝會館戲樓戲樓山門為三洞重樓式,屋頂蓋黃綠二色的琉璃瓦。山門與戲樓後牆架一座小過樓,兩旁有鐘鼓樓。

  ◆河北的會館戲樓

  河北各地的會館戲樓和觀眾不在一個建築物中,觀眾看戲一般是在露天條件下的,其舞台形制基本和廟台相同。
  保定三晉會館戲樓又稱山西會館,建於乾隆五十六年。內有關帝廟,其對面為戲樓。

  ◆河南的會館戲樓

  社旗縣山陝會館懸鑒樓,會館建於清代乾隆二十年,工程歷時七十余年,可見建築之龐大。懸鑒樓又名八卦樓是戲樓名。其正面為台口,有四根四十厘米見方的石柱,上面都刻有對聯。樓下層為戲台,台面用木板鋪成,台基高3米,正中有通道。樓的兩側是八角騰空,兩層起架的鐘樓和鼓樓。正前方是可容萬人的庭院,庭院正中有一青石甬道,兩側有東西對稱的看樓。

  洛陽潞澤會館舞樓清代建築。重檐、磚木結構。
  周口關帝廟戲樓建於康熙年間,位於山陝會館關帝廟春秋閣內。因戲樓的整體裝飾描紅繪彩,故有“花戲樓”之稱。

  開封山陝甘會館戲樓,會館內共有三座戲樓。第一座位於山門和影壁牆之間,靠近影壁牆,懸山式磚木結構。戲樓兩側是鐘鼓樓,東西為看樓;台下有過道。另兩座在會館兩側的偏院中,相互對稱;它們是專為家眷看戲而建的。

  ◆洛陽山西會館戲樓

  郏縣山陝會館戲樓戲樓建於會館的山門之上,台下為出入會館的通道,歇山式台頂,台口為一面觀;戲樓兩側有鐘鼓樓,對面原有關帝廟,現已不存。

  ◆江蘇的會館戲樓

  蘇州全晉會館戲台乾隆年間由山西錢行商人集資創建。現為蘇州戲曲博物館。戲台呈凸字伸出型,演出人員上下樓都在後台,其面積是前台的五倍。

  ◆上海的會館戲樓

  錢業會館戲樓建於清代,建築華麗精致,雄偉寬敞。台前二柱刻戲聯一對,曰“天增年月人增壽,雲想衣裳花想容”。戲樓現遷入豫園內園。

  錢業會館打唱台錢業北會館戲台建築裝飾豐富,精雕細刻,是上海近代建築的精品。
四明公所戲樓戲樓呈凸字形平面,前兩柱設欄桿。現遷到青浦大觀園。

  ◆四川的會館戲樓

  自貢西秦會館戲樓,戲樓為三重檐,下檐左右翹出,與頂上一層戲台連成一體,形成雙層舞台。遇上盛典或有重要人物看戲,這一層就有特殊的表演。戲樓為木石框架結構,其中樓面有兩石柱直貫三層,氣勢很大。戲樓裝飾華麗,繪有吉祥圖案和大量戲曲人物、圖戲曲故事雕刻。戲樓背面是會館大門,正面為大廳,兩側由廊房連接左右閣樓,形成一封閉的觀演空間。

  ◆湖北的會館戲樓

  山陝西會館戲樓,會館的主要大殿前都建有戲台,共七座。經常三台或五台同時演出。後被日本侵略軍所毀。

  ◆湖南的會館戲樓

  湘潭五省會館戲樓,戲樓建於乾隆年間,制作精良。建築為重檐歇山頂,正前方和兩廂建有觀戲樓。
◆甘肅的會館戲樓

  張掖山西會館戲樓,戲樓分上下兩層,上為戲樓,下面是會館大門。磚木結構,台口兩側有排箭式欄桿。戲樓到正殿有一院落,兩側各有兩層的七間看樓。
  蘭州陝西會館戲樓台口可兩面開,朝北唱酬神戲;朝南可演娛樂戲。

  ◆雲南的會館戲樓

  會澤江西會館戲樓,戲樓為五重檐建築,檐口呈眾字形向下重疊展開。戲台寬9米,深6米;台中用木屏風分隔;左右設樓梯兩架。戲樓突出的地方在於:檐口不會著但遮擋光線;雨水不會落在台面上。

  雲南晉寧二街聖宮戲台建於清末,為歇山式木結構建築。屬山門戲樓,與關帝廟相對,台面用木板鋪成,下面是通道。戲樓左右各有7.2米的長廊與兩側廂樓相連,中間庭院可容納千名觀眾。

  內蒙多倫多山西會館戲樓,會館內共建大小兩座戲樓,磚木結構。大戲樓又稱水鏡台,因戲台飛檐兩端掛水晶石鏡而得名。戲樓呈凸形,三面觀。小戲樓在會館二過殿和三過殿之間,建築形制和大戲樓一樣,但面積只有大戲樓的1/3,是富豪及家眷專用的娛樂場所。

  ◆安徽的會館戲樓

  毫州山陝會館戲樓背部與會館大門融為一體,是三層牌坊式仿木結構建築。

  ◆廣西的會館戲樓

  賀縣黃田鎮湖南會館古戲台,戲樓在會館內,作為會館的前門樓,距大門二十米,觀眾進場要通過戲台底下;建築結構為桿欄式構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