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60個文保單位有自己的“身份碑”

60個文保單位有自己的“身份碑”

日期:2016/12/14 12:10:00      編輯:古代建築
    這幾天,一些細心的義橋居民發現,該鎮昇光村何家橋自然村42號的一幢木結構磚瓦屋有了一塊醒目“身份證”——屋子前豎立著一塊美觀大方的標志碑,上面清晰地寫著“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蕭山團代會舊址’”,將這幢古宅與普通建築物區別開來。

    在蕭山,不只是這一個文保單位擁有標志碑,截至目前,區內的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部豎起文物保護標志碑,這也標志著我區的文保單位裝碑工作已全部完成。

    強化民眾文物保護意識

    立碑工作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全面負責,歷時2個多月完成。這些標志碑規格統一,由市園文局制作下發而來,正面刻有該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稱、公布單位、年代等內容,一目了然。

    “立碑是為了進一步加大對蕭山境內各級文保單位的宣傳力度,並以此呼吁全民增強文保意識。”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坦言,此次立碑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那些隱匿在鄉間看似普通的“市級文保單位”。在此之前,它們並不為人所了解,更別提重視了。

    位於臨浦鎮王村村南部田野中的257歲“高齡”石涼亭,就是一個“孤寂”的文保單位。由於王村村涼亭構件全為石材,且刻有確切的建造年代,這在我區較為罕見,成為“杭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村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沒立碑前,只有村裡的少數幾位年長者知道石涼亭的背景,大多數村民對此一無所知;立碑後,大家發現這竟是市級文保單位,增強了保護意識。

    奏響文物保護“四步曲”

    事實上,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安裝工作,僅僅是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完善全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的其中一項內容。接下來,相關工作人員將奏響文保“四步曲”,即確保蕭山境內的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保護組織、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

    據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目前,他們將最先對趙家塢孝思堂、橫築塘埭遺址等16個去年公布的“市級文保單位”進行保護范圍、監控地帶等劃分和記錄工作,隨後一系列工作都將有步驟地展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