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圖片 >> 古建築彩繪 >> 金的使用和怎樣用金

金的使用和怎樣用金

日期:2016/12/15 1:59:21      編輯:古建築彩繪

 

     
   金色在重彩工筆繪畫中是一種更絢燦的色彩,早在六朝的敦煌壁畫上面,已經采用很多的金色花紋。唐代的李思訓有“金碧山水”,可見金色不僅使用於人物,而且應用於到風景畫上面了。古代的壁畫,采用“堆金立粉”繁復細致的做法,用金的種類大略可以為下面幾種;
   1、貼金;是大片和較大片的部分使用,如武將的盔甲玉帶金飾方面,佛裝法器裝飾物等。
   貼金的方法;可以分為上貼,布上貼,壁上貼,木上貼幾種。紙上和布上一般使用水膠和蒜膠,壁上和木上一般使用“金膠油”。蒜膠是蔬菜中的大蒜,把蒜瓣中的汁搾出,加入1/3的水,用毛筆塗到畫面,立刻把金箔貼上去,稍干之後用干羊毫筆一掃便妥。“金膠油”顏料店有成品出售,是蔬菜熬成的,汁稀利於用筆塗,到八成干時把金箔貼上去,貼實後用棉花按實,羊毫筆一掃便妥。
   金箔又薄又細,不易拿起來,它的包裝是一層金箔一層薄紙,貼前先把一片紙和金徐徐的在水盆上一過,這樣金箔和紙面貼服不易飛貼起來很便利。也有用糖漿和山藥汁貼的,但不常用。建築彩畫上,一般地都用油貼。以上各種貼金部分,它的底子都要用紅色襯底,紅色可以使金色更飽滿光亮。
   2、泥金;人物衣服細致的花紋,佛光的金線,人物仕女的首飾和衣部的花紋,山水畫的輪廓等等。泥金是制造顏料部門中頂繁難的工作,也是民間藝人特有的技術。民間藝人的行話叫做“煞金”,泥頭遍、二遍,叫煞頭道、煞二道。使用的工具是大盤子兩個,膠水一盞(稀度色如茶)。金箔種類分3種;1、庫金;發紅黃色。2、大赤金,黃色。3、田金,發白色。每次泥金,20—200片,先用手指沾膠注入盤中,以食指及中指旋轉,用手指沾金箔,在盤上細研,隨沾隨研、隨沾膠水,手指用力旋轉,非到十分吃力又十分發澀時不可沾膠,非這樣不能把金質的顆粒研得極細,等100-200張全研到盤內,即可以手指細研,大約每盤(100張)要研6-8小時。研到一個階段時,漸次的用熱水拄入,把盤上沾的金泥用手指扪下來,研得調合細膩,沖開水攪勻,使金粉沉澱,,約4小時後,把上面浮的污水慢慢傾出,靠近微火烤干,再用手指醮膠泥之,泥到一定程度,再沖開水漂之,這樣三次,便可使用。
   描金時,把盤子微側,另盞盛稀膠水,用筆隨描隨醮膠在金色的表面上挨次醮用,切不要把所有是金都調起來,因膠質浸金,時間久了使金色晦澀無光。普通的泥金,100張泥金,可以塗2平方尺的面積。
   3、 撥金;壁畫和塑像的金色花紋。
  撥金;撥金的效果相當於描金,但其優點是省材料,光亮。明代廟宇中的塑像,凡是上五彩(民間藝人塑造佛像的種類,分為上五彩、中五彩、下五彩三類。上五彩做法精細在顏色中間加貼金和撥金)都用撥金,如北海的天王殿的羅漢、西郊臥佛寺的塑像。撥金的方法是;凡彩偶像塑造完畢後,如果衣服上面要用全部的金色花紋,在刷顏色之前,先把有花紋的部位貼金,然後刷色,這種顏料是用雞蛋調配的=1個蛋加入3個雞蛋量水,蛋黃蛋清同合入。雞蛋的素質比廣膠為柔軟,干燥性慢而便於藝人的刻劃花紋。顏料刷在金色的上面,等八成干,用骨制的簪形撥出各種的金色花紋,它的效果金碧輝映,顯得格外鮮艷,這種撥金法,除塑像外,壁畫上面也采用的
  附;立粉法
   壁畫人物上面凸起的花紋,是用“立粉法”制作的。把土粉子塊浸入水中,等其融化再把水傾出,加入廣膠和豆腐漿各半調之,程如稀泥,灌入豬尿泡內 ,口際縛上一個如銅筆帽形的“漏子”。用右手拿起,左手扶助,依照稿上描畫的痕跡立之。筆頭隨走手指隨擠,畫面線條的粗細和旋轉的粗細流利與否,要看藝人對於漏子操縱的熟練程度而決定。尿泡上要包上一條濕毛巾,以防止手上溫度烤去粉中的水份,影響粉漿不好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