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官窯粉青葵式碗
規格:高5cm、口徑11cm
南宋時人葉寘撰有《坦齋筆衡》,文中記載:“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這裡的“京師”即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政和年號總共八個年頭,又過十來年北宋就亡了,所以北宋官府所設的這個官窯歷時很短;更由於歷史上黃河數次泛濫改道,舊汴京遺址受淹,埋在今天距地面6米深處,故而汴京官窯窯址看來難以發現了。
宋高宗南渡後在杭州又立新窯,《坦齋筆衡》記載說新窯有兩個,一是修內司窯,另一個是郊壇下窯。郊壇下窯窯址在杭州南郊烏龜山一帶,1956年、1985年兩次發掘,發現了作坊遺跡和龍窯。而修內司窯是1996年、1998年兩次發掘後才確定的,就是距郊壇下窯不遠的老虎洞窯址。
郊壇下官窯的瓷器在早期多薄胎厚釉,釉色粉青,口沿等釉薄處顯出黃褐胎色,釉表面有大開片及疵點;晚期多厚胎薄釉,釉色灰青,釉面有細小開片。品種有碗、碟、盤、洗、海棠瓶、花觚、雙耳爐等。
修內司官窯產品與郊壇下窯在造型、胎色、釉色上很相似,但該窯粉青、米黃色釉的正燒品極其精致,有玉質感,較之郊壇下窯更勝一籌。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人將其列為五大名窯之首,但對於其中的北宋官窯一直有爭議。在一些著名的大博物館中收藏有北宋青瓷精品,釉色粉青,開大片,部分鐵足,過去稱其為北宋官窯產品。但由於窯址無從發現和其他因素,也有人否定其存在,或認為所謂北宋官窯即是汝窯。這部分精品為數很少,非常珍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