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瓷器

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瓷器

日期:2016/12/14 18:09:56      編輯:仿古瓷

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瓷器

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瓷器

    北京元大都城從至元四年(1267)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歷時18年建成,誠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宏偉、最發達、最繁華的都城。當時元大都交通便利、百業興盛、科技文化繁榮。據文獻記載,其時大都城人口總數約近百萬,僅服役的人口就有40萬。元大都商業行市多達30多種。供官、民日常生活需要的飲食、釀酒業,使得這座京城對各類瓷器需求旺盛,由此而匯集了中國各地名窯種類繁多的瓷器制品。元時,中國海運大開,運河通暢,大都城所需要各類瓷器,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運來,成為展示中國古代瓷器綜合風貌的一扇櫥窗。

    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中科院考古所和北京文物管理處先後多次對部分元大都城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元代瓷器,包括有磁州窯、龍泉窯、鈞窯、景德鎮窯等名貴瓷器種類。北京元大都出土瓷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民族風格,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具有漢民族文化和蒙元草原文化完美結合之特點,顯示了元代瓷器的歷史風貌。元大都出土瓷器品種中,既有造型敦厚、雄渾、飽滿,紋飾粗犷、雄健的瓷器,也有精巧、細膩、秀美之品種,其中不乏罕世珍品和藝術瑰寶之作。本文擬對北京元大都遺址出土瓷器標本,做一個扼要賞析和介紹。

    1、磁州窯白地黑花龍鳳紋四系扁壺,高33、口徑6.5厘米,北京安定門外元大都遺址出土。磁州窯白地黑花龍鳳紋四系扁壺,為目前很罕見的瓷器珍品。其精彩並非在於它僅具有草原民族器物的特征,而在於黑白雙色強烈的對比之下,在龍鳳主體流暢畫筆描繪之外,用迅急隨性,看似散亂的雲紋來表現整幅畫面的靈動感。龍鳳的身體及雲紋上的淺劃線痕,沒有絲毫刻意的流露,完全是隨心所欲,甚至是雜亂無章的信手勾勒。這些淺劃線將生動感表現出來,仿佛讓人置身於草原廣闊的天空之下,龍鳳在白雲間,自由翱翔。刻劃線的迅急不羁,造就了一件完美生動的瓷器藝術珍品。

    2、磁州窯白地黑花鳳紋大罐,高44.5、口徑27.3厘米,北京鼓樓中學元大都遺址出土。該磁州窯白地黑花鳳紋大罐,其鳳凰紋樣最為精彩處,在於一個鳳翅疊壓並逾越過罐體下部的三道弦紋,給人的感覺是飛鳳仿佛從畫面之內呼之欲出。這種處理或許出於偶然,然而正是這一絕妙的處理,卻帶給了人意想不到的生動感。我們從中領略到磁州窯白地黑花繪畫之神韻和風采。

    3、龍泉窯青釉印花牡丹紋尊,高55、口徑24、底徑14.9厘米,現由北京圓明園管理處珍藏。該龍泉窯青釉印花牡丹紋尊,造型氣勢磅礴,體現了典型的元代器物特征。釉色精美。瓶頸道道弦紋,如湖面的漣漪,使人在領略雄偉氣度的同時,也看到它細膩優美的一面。

    4、鈞窯連座瓶,高63.8、口徑15厘米。北京後桃園元大都遺址出土。元大都遺址出土鈞窯系標本較多見,以碗類的數量最多,而罐、瓶類極為罕見,碗類釉色多種多樣,胎骨不盡相同,制作也粗細不等,少量帶有窯變的彩斑。從側面反映出了元大都使用的鈞窯系產品窯口的繁雜性。元鈞窯系瓷器,精品極為少見。該鈞窯連座瓶,以其端莊的器型,絢爛的釉彩,花式的堆塑,加上變幻的層次,把元鈞瓷器秀麗的一面展現出來,頗為難得。

    5、元青花鳳首扁壺,高18.7、口徑4、底徑4.5×8.3厘米。元青花鳳首扁壺,出土於北京舊鼓樓大街元大都遺址,曾為當時國內出土元青花瓷器中最著名的代表性精品之作。其器型獨特,整體造型是一只鳳飛翔於花叢之上,傳神精巧的鳳首,使整個器皿變得靈動,帶有濃郁的草原民族氣息。給人以飽滿、精巧的感覺。白釉和青花的搭配,把它潔淨、高貴的氣質傳遞給觀賞者。在1998年新疆伊犁州霍城縣出土同樣形制的元青花鳳首壺殘器之前,它曾是世上僅見的唯一的一件。

    6、元青花松竹梅紋花口盤,高1.72、口徑16.5、底徑13.4厘米,北京後英房元代居住遺址出土。元青花松竹梅紋花口盤,以其清秀、淡逸的視覺效果,加上輕薄的胎骨,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明代的作品。然而它確實是元瓷之傑作。它讓我們了解到,元瓷除了碩大、豐腴之外,亦存在著另類之美,它不會因為發掘者的困惑而在年代上產生絲毫的改變!這似乎在提示我們,古陶瓷鑒賞中,肯定共性的同時,不能否定個性特征的存在。

    7、景德鎮青白釉水月觀音像,高65厘米。景德鎮青白釉水月觀音像出土於大都城西城外,今天叫阜外大街的地方,在元明時代,這一帶寺廟林立。其精美堆塑的花冠和璎珞紋。唯有它豐腴、恬靜的面部刻畫,是最為傳神和精彩的地方。它將菩薩慈祥、靜谧、又至高無上的形神,通過眼部和嘴角的簡單雕塑,呈現給了信眾。事實上你根本無需看其他的裝飾,僅僅一個面部就足以將整個作品最精華之處,一覽無遺地表現出來。

    通過上述對北京元大都出土瓷器之簡略介紹,可知北方磁州窯是元大都使用數量最多的窯口之一,反映出大都人對它的青睐。在元大都出土瓷器種類中,除了有民窯碩大、豐腴、粗犷等特征外,也有相當數量的龍泉窯、景德鎮窯精巧、清逸、娟秀一類的瓷器制品。從中可領略到當時元代京城人們所用瓷器的多樣性,及其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內涵,以及當時人們對瓷器制品的珍愛、喜好。北京元大都出土的各個窯口的瓷器藝術佳作,是中國古代陶瓷遺產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後應繼續提升對其的研究與探討。

推薦閱讀:

唐風古韻善化寺

廣西貴港:千年古剎成立僧人消防隊

四川烏尤寺

情系徑山古剎 余杭區為徑山寺復建“雪中送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