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盞
日期:2016/12/14 18:08:31   編輯:仿古瓷 兔毫盞是宋朝建窯最具代表的產品之,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因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民間稱“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以其中的“銀兔毫”最為名貴,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建窯束口碗就是這樣一件珍品用兔毫盞沏茶,兔毫花紋在茶水裡交相輝映,令人愛不釋手。
瓷器的釉面顏色绀黑如漆,溫潤晶瑩,釉面上布滿密集的筋脈狀白褐色紋飾,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細,閃閃發光。歷代都有人對此進行論述。宋徽宗趙佶說:“盞以青綠為上,兔毫為上。”蘇東坡在《送南屏謙師》沖雲:“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乎;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甕鵝兒酒。”楊萬裡也有“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之說,北宋蔡襄《茶錄》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绀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熱難冷,最為妥用,出他處者皆不及也。”
現藏日本國宋代飲茶用盞之一。造型為敞口,深腹,汪圈足。因胎厚色黑,部分茶盞底部刻印有“供御”或“進貢”字樣。它的胎體厚實、堅致,色呈淺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盞為主。
兔毫盞是一種特殊的黑釉瓷器,以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建窯燒造的最為著名。宋代黑釉瓷器極為流行,這與當時的飲茶風氣有關。宋代茶葉是制成半發酵的膏餅,飲用之前先把膏餅碾成細末放入茶碗內,再沖入沸水,水面便沸起一層白色的沫。宋代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愛“斗茶”,即品評茶葉質量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