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匏制乾隆御題六稜瓶,高24.3cm,口徑5.1cm,足徑6.4cm。
瓶直口,細頸,凸腹。從頸至身呈六稜
式,底為六方圈足。器體豐滿,稜線突出,分隔出六面裝飾區間,分別在腹部飾團壽紋,於瓶頸下半部、肩部和近底處飾以變體蕉葉紋、連弧紋、仰覆蓮瓣紋、蔓草紋等,紋飾多變而規律,與光素的頸部恰成對比,虛實之間意蘊豐富。器身之稜線至器口漸歸於圓滑,顯現出漸變的外形輪廓線,是又一引人注目之處。
器底足內有陰文隸書填綠彩御題詩一首:
幸謝蒸鵝佐脫粟,
卻成槌紙得全壺。
囫囵弗藉范而范,
?穆何妨觚不觚。
孝士漫嗤書依樣,
陶人那問鑄從模。
無煩貯水安銅膽,
隨意閒花簪幾株。
末署“乾隆壬寅新正月御題”,並“古香”、“太璞”。壬寅年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此詩載《清高宗御制詩》四集卷八五,原題作《詠壺盧缾》。此題詩亦見於匏制纏枝蓮紋槌形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