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觀音像頁
日期:2016/12/14 18:24:01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青玉夔龍紋爵,清乾隆,通高12.7cm,杯口徑4.8×11.6cm,足距4.6cm,盤口徑14cm,足徑9.8cm。
爵青玉質,稍有糖色。杯體短粗,三錐足。流口下以雷紋為地,飾夔龍紋,腹部亦以雷紋為地,飾獸面紋。杯下有托盤,盤內心琢凸起的三叉山形台以嵌杯足。盤下具四垂雲足。盤底陰刻“乾隆年制”篆書款。
爵杯仿自商周青銅爵,所飾紋飾也多出自古彝器,但其下所具的托盤具有清代特點。清乾隆時期,在玉器、瓷器、琺琅等多種手工藝品中都可見到此種形制的仿古爵杯。
名詞解釋:
夔龍
夔,古代傳說中一種奇異的動物,似龍,一足。《莊子·春秋》中記載:“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紋即這種獨腳龍的側面圖案。玉器上的夔紋,最早見於商、西周時期,多見於彝器上。夔紋在玉器上出現的時間很長,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藝紋飾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在戰國和漢代尤為興盛。玉器上的夔紋線條比青銅器上的柔和,陰刻線除單線外,也有雙刻線。
琢
治玉的一種方法。在玉的表面加沙與水,用工具帶動砣頭旋轉,用砣頭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