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筒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文房用具之一,既可使用,又可以觀賞。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可能是目前在私人藏家手中收藏的尺寸最大的一件玉質筆筒,原來是香港著名古董商金從怡的舊藏,後來轉由維也納恩斯特·威歐(DrErnestVio)博士收藏,在2007年秋季再度易主,目前仍然在私人藏家手中。
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呈圓筒狀,底承五如意雲頭足。器壁通景琢山水人物圖,風格像中國的畫卷,一雙仙鹿緩步於松林山石之中。走過重疊山林,一羽仙鶴單足挺立在蒼松之下,回望在祥雲中的飛舞的同伴,一呼一應,和諧對稱。山後一老人右手策杖,長鬓短發,穿著長袍,袖似迎風,小童手捧瑞果緊隨其後拾級而上,遠處兩童子手持靈芝。人物刻畫栩栩如生,仿佛身臨其境,處身於太平盛世的仙境之中。
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無一不祈盼自己能夠健康長壽、幸福吉祥,因而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工匠們運用不同的工藝方式表達了渴求生命、向往長壽的意願。松樹、仙鶴和梅花鹿在傳統祝壽紋飾中幾乎是不可缺的祥瑞之物。此器琢不畏嚴寒、四季長青的松樹,再加上諧“慶”音的磬、桃、仙芝、老人和童子,一幅喜慶祥瑞的賀壽仙境呈現在這珍罕的筆筒上。此類通景畫雕琢的風格是由康熙時期青花瓷筆筒得到啟示,多被用於大型的玉器上,在18世紀清乾隆時期最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