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家具 >> 仿古木雕 >> 沉香木雕香山九老誕生記

沉香木雕香山九老誕生記

日期:2016/12/14 18:01:24      編輯:仿古木雕
    雪作須眉雲作衣

    王國維在談到清代學術時說:“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鹹以來之學新。”這種“大”與“精”的結合,使清代文化藝術發展具有了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總結性,即集傳統之大成的潮流,造辦處諸作就是集歷代特種工藝之大成。國力強盛、文化發展,同時統治者具有高雅的藝術品味,可以說,康雍乾盛世為當時的工匠們提供了最好的創作機會和展示舞台。對於源遠流長的皇室收藏,它不僅是“宜子孫”的一筆寶貴財富,也不只是供皇帝個人賞玩的珍稀藝術品,更重要的是這些藏品具有的強烈的政治與文化的象征意義。

    “香山九老”亦稱“洛中九老”或“會昌九老”,講的是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秋,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為首的九位老人在洛陽香山聚會的故事。那一年,白居易74歲,參加聚會的還有89歲的胡杲、88歲的吉皎、87歲的劉真、85歲的鄭據、82歲的盧真、77歲的張渾、95歲的僧如滿和136歲的李元爽,白居易是其中年齡最小的!這群平均年齡90歲的老人,不時游宴於香山龍門寺,詩酒唱酬,成為洛陽城內一大盛事。白居易曾請人繪制了一幅《九老圖》並做《九老圖詩》,著重描繪最為高壽的僧如滿和李元爽:“雪作須眉雲作衣,遼東華表鶴雙歸。當時一鶴猶希有,何況今逢兩令威。” 


    在唐代的著名詩人中,白居易算是際遇不差的。少年成名,科場得意,享譽文壇,仕途雖有坎坷,但並不凶險,晚年生活更是令人羨慕。唐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被請為太子賓客時,就曾作詩《中隱》:“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君若愛游蕩,城東有春園。”(節選)到晚年,他果然過上了這種理想的“中隱”生活。

    白居易晚年結“九老會”主要是為了遠避黨禍,靜思談禅,並且創作了大量富有禅意的“閒適詩”,不僅令當時閒居洛陽的文人們心生向往,後世文人也頗多效仿。宋代歷任四朝宰相的文彥博就曾仿“九老會”,召集洛陽年高德勳的12人組成“洛陽耆英會”;明初,林原缙等九人也組成了“花山九老會”。同時,“香山九老”也是後世歷代畫家喜歡的題材。明代畫家周臣曾繪《香山九老圖》(今藏於天津博物館),台北故宮也藏有宋代劉松年繪制的《九老圖》和同樣題材的一幅宋代扇面畫。

    不知是不是擺放於乾清宮的“沉香木雕香山九老”引發了乾隆皇帝的興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他下诏也舉行了一次“九老會”。選了9位年齡最長的在朝王公大臣,共677歲;又選了9位在朝的武臣,共722歲;以及9位退休的大臣,共704歲。三組老臣,共二十七人,也稱“九老會”去游了一把北京郊區的香山,而那一年乾隆才50歲。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了89歲,“九老會”辦的實在是早了點。而且,白居易晚年那種遠離政治,潛心參禅,酬酒賦詩的狀態,乾隆皇帝也從未有過,他當了60年皇帝又做了3年太上皇,把權力掌握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欄目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