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家具 >> 仿古木雕 >> 九生制一器

九生制一器

日期:2016/12/14 18:01:19      編輯:仿古木雕

 

   第一次聽到“李九生”這個名字時就不由得讓我將其和佛教中的“三品九生”之說發生了聯想。一部由印度傳入中土的《觀無量壽佛經》告訴自己的信徒: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必須“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如若信守諾言虔誠修行則可以上升到淨土佛國之中。天國的眾生按其行善積德的多少和才智的差異被劃分為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再分為上、中、下三等,總為“三品九生”。“九生”本是天國的臣民,在天國裡行走的都是那些通過苦修而得到正果的信徒。

    李九生並非佛教徒,父母送給他“九生”的名字或許只是希望他能夠用“誠心”和“深心”來修煉,並最終成為佛國“九生”中的一員。父母美好的願望是否能夠實現現在還很難說,但在不久前北京保利舉辦的“游藝——江南雅韻與塵外逸趣”專題拍賣會上,他參拍的四件作品全部被高價拍出,這也算是給父母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了吧。成功來得並不容易,對李九生來說,一路走過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這一點他的父母在起名字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

    出生於浙江東陽的李九生和他的同齡人一樣,注定要以手藝為生。當地民風尚藝,奉行“荒年裡餓不死手藝人”的信條,無論男女,年輕人從校門走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一門手藝謀生。東陽手藝主要集中在木雕、泥水和繡花等方面,在這些手藝中,選擇學習木雕的人最多,大約占三分之一。初中畢業後,家境並不富裕的李九生也和絕大部分當地年輕人一樣,在父母的安排下投到當地木雕廠雕刻車間主任顧復源門下學徒。從樟木箱板上的淺浮雕開始,逐漸雕到屏風上的高浮雕和透雕,直至獨立的圓雕,李九生在師傅的嚴格要求下將東陽木雕的幾種基本表現形式認真地學習了一遍。

    東陽木雕傳統自唐代既已形成,千年來對我國建築和家具裝飾木雕影響較大,一些著名建築上都留有東陽木雕師的手藝。當地工藝師集聚,幾十萬人的縣城裡就聚集了幾萬工匠。工多活少,長期以來也就養成了帶著雕刻工具走四方的傳統,附近的安徽、江西、湖南、上海甚至福建等地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滿師後的李九生跟隨師傅來到了東北林場,在那裡他開始了游走他鄉的第一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欄目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