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題駝矶石長方硯
日期:2016/12/14 18:31:09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御題駝矶石長方硯,清乾隆,長18.3cm,寬12.7cm,厚3.2cm。
硯為駝矶石制,長方形,石色青紫,石質細潤發墨,石肌紋理斑斓,表面閃爍金星。硯堂寬平,墨池深廣,凸雕五螭戲珠。硯石背面镌刻乾隆皇帝御題詩句:“駝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須誇馬肝。設以詩中列小品,謂同島瘦與郊寒”。“乾隆戊戌御題”,並“乾”、“隆”方圓印。
硯盒輕而薄,內施黑漆,盒蓋所嵌玉件已失,蓋面刻填金御題五螭硯銘,與硯石題銘相同,並篆書“幾暇怡情”、“得佳趣”兩方閒章。此硯為乾隆御賞硯。
乾隆戊戌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時年68歲。此年他命於敏中等人編《西清硯譜》,此硯編錄入譜。
名詞解釋:
駝矶石
駝矶石產於山東煙台砣矶島,石料呈青灰色,內含金屬顆粒、雲母、綠泥石和少量的石英等礦物質。加工雕刻成硯後色澤如漆,油潤細膩,視之如金星閃爍,雪浪翻騰,具有研不起沫、潑墨如油、不滲水、不損耗等特點,深受古今文人墨客之贊譽。
硯堂
硯的中心研墨處。為硯較為空白開闊的部位,又稱墨堂、硯心。此處便於研墨,利於旋轉,易於運動。硯的實用價值即視硯堂處石質的好壞而定。
駝基
指駝基石,產於登州(今山東境內)駝基島,青黑色,有金星、羅紋,紋理斑斓。駝基石硯傳世極罕。
《西清硯譜》
清乾隆朝編著的清內府藏硯的圖譜,全書分為二十四卷,集萃清內府藏硯二百余方,上起漢代,下迄清乾隆朝新制。乾隆欽定凡例,每硯皆圖、說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