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邐簋(商)

邐簋(商)

日期:2016/12/14 18:30:28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商代後期,邐簋,高14.2cm,口徑19.7cm,重2kg。

    圓腹,圈足,半圓形雙獸耳,耳下各垂一小珥。頸前、後鑄半浮雕對稱二獸頭,每三個獸頭兩側各飾一夔紋,圈足上飾雙夔合成的獸面紋,均勻地構成了四組獸面圖案。

    器內底鑄銘文3行19字,合文1字:

    辛巳,王飲多亞

    ,享京,邐

    賜貝二朋,用作太子丁。。

    大意是:在辛巳這一天,商王在廳中宴請眾官員,隨後又在京地舉行祭享典禮。邐可能因參與上述活動有功而被商王賞賜兩串貝。為此作簋,用以紀念太子丁。

    簋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周禮·地官·捨人》:“凡祭祀,共簠”。古籍中多寫作簋,而銅器自銘則常為。青銅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樣,變化復雜,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一樣無耳,後來才出現雙耳、三耳或四耳簋。據《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現而知,簋常以偶數出現,如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

    夔紋

    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夔,神話中形似龍的獸名。《莊子·秋水》中言:“夔憐蚿,蚿憐風。”釋文:“夔,一足獸也。……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象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獸面紋是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

    辛巳

    古代的干支記日法。以十個天干字和十二個地支字相配,用以記日。

    多亞

    亞為官名泛稱,“多亞”指眾多官員。

    太子丁

    做器者邐死去的父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