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伊文物相互印證
日期:2016/12/14 18:21:25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阿契美尼德王朝金碗
南越王墓出土水滴紋銀盒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唐時期考古、歷史、文物、美術教學與研究。
相當於中國戰國時代的波斯,似乎並不了解東方的中國,但離奇的是,當波斯帝王在宮殿裡接受各國使者朝貢的時候,自己的寶物卻傳到了中國。山東臨淄西漢齊王劉襄墓陪葬坑、廣州象崗西漢南越王趙眜墓、山東青州西辛西漢墓、巢湖市北山頭一號墓都出土有水滴紋銀盒。這些銀器的共同特征是通體錘揲出凸起的水滴或花瓣狀,與中國傳統器物迥異,是西方輸入品無疑,不過究竟是來自
能夠稱之為一種文化風格的作品,不會只在某一種材質的器物上體現。且不說金銀器,伊朗早期銅器的特征,就帶有凸起的水滴紋裝飾,那是古波斯器物普遍的藝術風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金碗、伊朗哈馬丹出土金碗、華盛頓弗裡爾美術館藏銀碗,都以水滴紋為裝飾,器物上分別刻有大流士、薛西斯、阿塔薛西斯的銘文,表明這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流行的藝術風格。
中國出土的同樣風格的銀器,年代都在公元前2世紀或稍早,即戰國晚期到西漢早中期,推測它們來自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而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在張骞通西域之前,無論是陸路還是海路,也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中國與伊朗已經發生了聯系,古波斯遺物在中國出土,把兩國交往的歷史向前推進。